-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秋千 [本章要点]:本章介绍了秋千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秋千的基本技术,竞赛方法,掌握秋千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秋千简介 一、秋千发展概况 秋千是我国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源于西域。明人王圻的《三人图绘》记载:“百戏起于秦汉,有弄瓯、吞剑、走火、缘杆、秋千、高翘等类……皆西域来耳。”日本的一些学者认同这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源于印度,当时为了感谢上天神灵的恩赐,将人荡到天空中去报答,故有了秋千活动。也有的说法是源于山戎,如清人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一《古今艺术图》记载:“秋千本山戎之戏,自齐桓公北伐山戎,此戏始人中国。”还有说法是起源于汉武帝时,如许慎说文》记载:“秋千,武帝后庭之戏也,本云千秋,祝寿之词也,语讹传为秋千。”具体动作在《荆楚岁时记》有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系服坐于其上,引之名曰打秋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特别是到了汉代,各地的文化艺术得到 了广泛交流,各地互相取长补短,原作为宫廷之戏的秋千,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地发展起来。唐代每逢寒食、清明、端午等节日,宫中便竖立起秋千架,身穿盛装的宫女们,踩着秋千悠荡,体态轻盈优美,宛如仙女下凡,故唐明皇称秋千是“半仙之戏”。同时,秋千也在民间盛行起来。文人骚客对此也多有描写。此外,宋代还出现了水秋千。即把秋千架于船头,表演者借秋千的悠动,使身体凌空而起,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之后,再跳入水中。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上竿。左右军院虞侯监鼓笛相如。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投入水,谓水秋千。”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朝、明朝的秋千活动也很盛行,直至清朝。民 间不论家境贫富,家家都有秋千架。条件差的以树的枝权为架,条件好的则另立木架。这在文人的诗词、小说《红楼梦》中,甚至乾隆皇帝的诗中都有描写,可见其发展之盛。新中国以后,荡秋千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从长白山下的朝鲜族到天山脚下的维吾尔族,从胶东半岛到祖国的大西南,每逢节假日,到处都可以见到荡秋千活动。在历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都举行过秋千的表演。随着秋千比赛规则的不断完善,竞赛更加趋向于力量和技术的较量,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1986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在1987年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首次进行了比赛。荡秋千有多种形式,按参加人数分为单人、双人和多人三种;按秋千类型分为磨秋、轮子秋、风车秋等,但最多和最常见的为立架秋千。秋千活动时间大多选在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节。 比赛方法有荡高和踢铃两种。荡高以荡秋千的高度来取决优胜。计高度的方法是在杆上系高度线,在规定的时间内,碰线次数多者为优胜者。踢铃是将铃杆上的铜铃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以荡秋千时铜铃碰响的次数来取决优胜。 经常荡秋千,可以使身体迅速适应各种不同位置的变化,从而提高人体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对从事航空、航海、高空作业的人有着积极的作用。经常荡秋千,还有助于增强人体神经、内脏、呼吸系统及肌肉、骨骼等器官的功能。 二、秋千的竞赛方法 (一)场地、器材 场地 正式比赛必须在长不少于25m,宽不少于8m的平坦地面上进行。场地上空15 m高的范围内(从地面计算)不得有障碍物。 学校开展秋千活动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因地制宜,不必过分要求场地的规格。 2.器材 (1)秋千架。正式比赛用的秋千架可用木料或钢管制成,高1 m (从地面以上计算),两根立柱底部间距为3.5m,上端距离为2m,呈梯 形。顶端横杆为第一横杆,往下1 m处为第二横杆。秋千架安装在场 地的中央(间距从内沿算起)。学校里安装秋千通常都不是单个的,至少有两副可摆动秋千,高度一般定在8-10m,立柱底部的间距也可调整。 (2)秋千绳。可以使用重量轻,伸缩性小,直径为2.5—3 cm的尼龙绳或棕麻绳,绳的两头分别系在第一横杆上,距离1 m(从外沿算起),再在第二横杆上向系铃架方向缠绕一圈垂落下来,在封闭的下端系上脚踏板。 (3)脚踏板。双人秋千的脚踏板长40cm、宽10cm;单人秋千的脚踏板长30cm、宽10cm。脚踏板距地面0.8-0.9m。学校里秋千上的脚踏板可选择40cm长的那种,脚踏板距地面的距离为0.5—0.6m。 (4)起荡台。在大型的正式比赛中供运动员试荡开始时上脚踏板用的可移动的台子,连可移动的轮子在内,高1.3 m、宽0.6m,台子的一侧设有上下用的扶梯。 (5)系铃架。系铃架是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用的可随意升降、并系着铜铃的架子。系铃架用两根刻着尺度的钢管制成,立柱的顶端延伸臂上是直径为2—3cm、并挂着若干铃铛的直横杆。延伸臂与立柱间距不得少于0.5m,两立柱或两延伸臂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3m。由于系铃架在正式比赛中使用,而且精确度较高,因此学校开展秋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