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大智能科技系统在房产开发中的应用 一、四大智能科技系统简介 A、全置换新风系统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是健康和高品质的代表,提供了恒湿和恒氧两大作用,使空气质量维持在国家的1级水平。它有一套独立新风系统,和一套独立的排风系统,两者互相不混合。因此不会传播像非典一样的空气疾病。也不对空气采取化学处理,因此不会产生有害的物质。置换式健康新风就是将自室外采集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除尘、除花粉、杀菌、消毒、温度和湿度处理后的新风通过管道从每个房间的下部送入,新风以≤0.3m/s的速度和低于室内温度2℃左右的温度流入房间。低温的新风密度较大,以此来实现其自动流动。低速送风避免了气流产生的对人体体表微循环的不利影响,避免人体的不舒适感。这样,健康洁净的新风从房间的底部渐渐地充满整个房间,形成新风潮。 A、全置换新风系统 人体在这种环境里会加热周边的凉爽空气,裹着人体迅速上升,呼吸道呼吸的是新鲜凉爽的空气。尤其是人体呼吸排出的污浊空气,因为温度高而上升快,最后到达房间的顶部,最终进入卫生间的独立排风井排至室外。避免了传统新风系统存在的空气交叉污染和较大的机械噪声与风感,使新风更洁净,更静音。新风量控制在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及以上,从而确保居住者不开窗也能呼吸到新鲜、安全的空气。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A、全置换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的主机采用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热泵式溶液调湿空气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溶液调湿技术,通过溶液向空气吸收或释放水分,实现对空气湿度的调节。和常规冷冻除湿相比,不仅降低了除湿的能耗,而且取消了冷冻除湿必然产生的潮湿表面,从而杜绝霉菌滋生,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该系统集冷热源、全热回收段、空气加湿除湿处理段、过滤段、风机段为一体,具备对空气冷却、加热、除湿、加湿、净化等多种功能。湿度和温度调节分别独立控制,避免了传统新风机除湿后因温度过低需再热的能量消耗。一年四季将室内湿度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内,即湿度在40-60%之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A、全置换新风系统 ·提供100%健康、洁净的新风。 ·先进的溶液湿度处理方式,避免冷冻除湿带来的潮湿表面,杜绝风道表面滋生霉菌和微生物。 ·通过喷淋溶液可有效去除细菌和可吸入颗粒物,净化空气。 ·新、排风道完全独立,杜绝新、排风之间的交叉污染。 ·可精确控制送风湿度和温度,湿度可在40-60%间自由调节,始终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要求。 ·与混凝土冷热辐射相结合,可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独立调节,提高人体舒适性。。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毛细管网栅系统的制热和制冷终端为毛细管网栅(以下简称网栅)。网栅由无毒可回收聚丙烯塑料制成,毛细管外径只有4.3mm,间距为20 mm。其高效率是通过大面积交换而达到。系统用于室内制热和制冷已有二十年的成熟经验。 网栅可以安装在顶棚、墙壁和地面上,也可安装在隔断里。网栅内的水循环是封闭的,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水垢。通过热(冷)交换器使网栅内的封闭循环水变热(冷),通过辐射散热(冷)用于制热(冷)。 因为热交换面积非常大,所以即使在热交换表面和室内空气之间温差非常小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很大的能量交换。制热时系统内水温只需28-32℃的低温热水。 即使在热效率达到最大100 W/m2工况时,热交换的表面温度亦是绝对均匀的、且表面温度在欧洲标准容许的 29℃以下。 建议夏天制冷时毛细管网栅安装在顶棚和墙壁上。系统内的循环水温为16℃时,网栅结构表面制冷温度可达17-19℃ 。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制冷效率最高可达85 W/m2 。 即使是在旧建筑中,通过传热性很差的木制地板和墙壁也能提供非常舒适的环境。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毛细管系统是一种新型空调 毛细管系统的常见问----冷辐射表面凝霜和墙面开裂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B、毛细管辐射式平面空调系统 C、地源热泵系统 C、地源热泵系统 C、地源热泵系统 C、地源热泵系统 C、地源热泵系统 C、地源热泵系统 C、地源热泵系统 C、地源热泵系统 D、最优化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D、最优化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D、最优化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二、目前国内典型使用案例 二、目前国内典型使用案例 二、目前国内典型使用案例 二、目前国内典型使用案例 二、目前国内典型使用案例 二、目前国内典型使用案例 二、目前国内典型使用案例 二、目前国内典型使用案例 三、科技建筑在国内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国发展低能耗高舒适度高科技建筑的必要性的原因 1.我国当前建筑节能的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