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环境监测教程
第一章 绪论8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8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8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8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9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9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9
三、监测技术概述 10
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10
第三节 环境标准 10
一、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 11
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1
三、水质标准 12
四、大气标准 12
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3
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3
七、噪声标准 13
八、辐射标准 14
九、其他标准 14
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14
十一、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5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15
第一节 水体污染与监测 17
一、水质污染 17
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7
三、水质污染监测项目 18
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8
五、污染物形态分析 19
六、水域功能区 19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9
一、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9
二、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22
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24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25
一、水样的类型25
二、地表水样的采集25
三、地下水样的采集30
四、废水样品的采集32
五、底质样品的采集33
六、排污总量监测34
七、应急监测35
八、水样的运输和保存37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38
一、水样的消解38
二、富集和分离38
第五节 物理指标的检验40
一、水温41
二、臭和味(水样采集后,最好在 6h内完成检验)41
三、色度41
四、浊度:43
五、透明度:指水样的澄清程度43
六、残渣44
七、电导率:44
八、矿化度45
九、氧化还原电位45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45
一、铝45
二、汞(Hg) (Hg、Cd、Cr、As、Pb)“五毒” 46
三、镉(Cd)47
四、铅48
五、铜48
六、锌49
七、铬49
八、砷50
第七节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51
一、酸度和碱度(2-5℃,暗处,最好现场测定)51
二、PH值(PH=-lg[H+])53
三、溶解氧(DO) 采样现场加MnSO4-KI固定,冷暗处,几小时之内测定。 53
四、氰化物54
五、氟化物 ( 聚乙烯容器)55
六、含氮化合物56
七、硫化物59
八、磷(总磷、溶解性磷酸盐和溶解性总磷)60
第八节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60
一、化学需氧量(COD)60
二、高锰酸盐指数(CODMn)62
三、生化需氧量(BOD)62
四、总需氧量(TOD)64
五、总有机碳(TOC)64
六、挥发酚65
七、石油类66
八、苯系物、挥发性卤代烃、氯苯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66
第九节 底质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