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唐诗宋词重点解析文本.doc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唐诗宋词重点解析文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06.10)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唐诗宋词重点解析(文本) 隋慧娟: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教学活动。欢迎提问、欢迎讨论,欢迎灌水! 《诗经》第八章 婚姻诗与爱情诗 一、《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 (一)反映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思念的爱情诗。 周代是一个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时代。虽然周代是礼乐社会,但是所谓“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所以下层民间的婚恋禁忌很少,《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的自由活泼,既有“太初始判”的放纵恣肆,又有“天地元声”的朴丽天真。它们真实传达了少男少女的心声,生动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其中包括: (1)男女之间互相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写一个男子对“缟衣綦巾”的意中人的情有独钟;《郑风?叔于田》则写一位女子对自己爱慕的“叔”的夸耀。 (2)男女的欢会。如《郑风?溱洧》写上巳节时青年男女在春水涣涣、游人如织的溱水、洧水岸边,相伴游春,嬉戏谈笑;《邶风?静女》则写男女在城隅约会。 (3)男女之间真切深挚的相思。如《王风?采葛》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表达离别之时度日如年的相思之苦。 (4)有的写对婚姻爱情自由的追求,如《鄘风?柏舟》写女子对阻碍自己恋爱自由的母亲的抗议。 (二)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这些婚嫁诗有的描写了结婚的仪式和场景,表达对新婚的祝贺和礼赞,如《召南?桃夭》用鲜艳的桃花来烘托婚礼的热烈气氛,暗示新娘的美丽,又用桃自果实肥大、枝叶繁茂来比喻新娘给夫家带来的人丁兴旺、家业兴隆。有的表达了婚嫁中的欢乐、幸福、离别等各种情感,如《唐风?绸缪》写新婚的幸福,《邶风·燕燕》写送妹妹远嫁时的伤感等。 (三)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日月》中女主人公对自己婚姻不幸的哀叹,《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二、《诗经》婚姻爱情诗的艺术价值 (一)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从恋慕到相思、婚嫁、婚后,都是真实可感的。没有夸张,也没有虚幻的想象。 (二)其次,是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婚姻爱情诗虽然都是抒情诗,但是却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如《静女》中憨厚的少男,《氓》中哀伤的弃妇 《褰裳》中泼辣的姑娘,《出其东门》中痴情的男子等。 (三)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 (四)生动活泼的语言。婚姻爱情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明白如话,有很多诗篇即使今天读起来也毫不费力。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情韵悠深。 第九章 《诗经》的文化精神 关于《诗经》的文化精神,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 周民族是一个专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有了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形成了定居的农耕文化。这些使得周人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安土重迁、勤劳守成的品格。而《诗经》的作品也因此充满了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韵,这表现在:(1)史诗中对后稷、公刘等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2)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对农神的崇拜;(3)战争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对故土家园的眷恋思念。 二、浓厚的伦理情感和宗国意识 周代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宗族意识的时代,宗族观念既是周人最重要的伦理观念,又是周人最重要的政治观念,它成为贯穿周代抒情诗的一个中心主题。因此《诗经》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具有伦理情味的诗歌。这表现在(1)祭祖诗中对后稷、文王、武王等开创基业、光大周族的英雄祖先的尊奉;(2)燕飨诗中表现的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3)政治美刺诗中对造福宗族国家的君子的赞美、对祸害宗族国家的昏君佞臣的批判;(4)战争徭役诗中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以及对父母兄弟妻子的牵念关心等。 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在周人的文化中,没有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这样的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人文文化,而产生于这个时代的《诗经》也因此表现出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特色。《诗经》作品中,极少带有宗教巫术观念的诗作。在这里,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宰,是诗歌的全部内容,是情感投射的全部指向。农事、燕飨、战争、徭役、恋爱、婚姻等人类的世俗生活都成为诗歌的主要内容。《诗经》因此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和亲切的生活感,并奠定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心理传统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