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C硬盘发展进化史,战争进化史pc6,人类进化史,小白兔的进化史,炮灰女配进化史,魔王进化史,游戏进化史,战争进化史,人类进化史纪录片,地球进化史
目录
远古时期的老家伙们! 1
什么是温彻斯特硬盘? 2
5.25英寸,第一块面向个人的硬盘诞生 4
3.5英寸硬盘坐稳江山 5
2.5英寸,为笔记本电脑而生 8
没落的微硬盘 9
如日中天的SSD硬盘 11
自从计算机诞生的那一刻起,存储设备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计算机性能的好坏只是影响运算数据的速度,而存储设备的使命则是保证大家的研究所得以及运算数据得以延续。不夸张地说,现代文明很大程度上都是存在硬盘里面的……远古时期的老家伙们!
习惯了现代硬盘的新手朋友们绝对想不到“远古时期”的老家伙们长什么样。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IBM 350 RAMAC,这个大家伙足足有几吨重,里面还装有50张24英寸的盘片,别看它样子挺吓人,其实容量只有5MB。
IBM 350 RAMAC
??????? 随后的日子里硬盘不断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仍有很多巨型机使用尺寸硕大的硬盘,如下面这个14英寸的家伙,对比旁边的可乐瓶,你就知道它有多大了——而事实上,这块硬盘的容量也仅有100MB左右。
14英寸的东芝硬盘
什么是温彻斯特硬盘?
大家经常在计算机类报纸和杂志上看到一个名字“温彻斯特硬盘”,那什么是温彻斯特硬盘呢?温彻斯特硬盘最早来源于IBM 3340存储器,它有两个30MB的存储单元;而当时非常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其口径和装弹量恰好也有两个“30”,所以IBM的内部研发人员便将3340的研发代号叫做“温彻斯特”,在这块硬盘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硬盘的雏形。
在温彻斯特硬盘内部是一个密封的结构,盘片、磁头以及驱动装置都被安置其中。在工作时盘片会飞速旋转,而磁头则依靠盘片旋转时的高速气流悬浮在盘片上方,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24英寸的盘片有多大?想象一下,你的自行车轮胎也不过26英寸而已……
5.25英寸,第一块面向个人的硬盘诞生
真正的面向个人用户的硬盘是1980前后推出的5.25英寸规格的产品,在当时苹果、IBM等厂商纷纷推出个人电脑,所以针对个人用户的硬盘产品变得非常吃香。而鲜有人知晓得是真正的幕后英雄——IBM的薄膜磁头技术,正是因为它我们才彻底告别了那些庞然大物们。
希捷在上个世纪80年代推出的第一块5.25英寸硬盘ST-506
在此后的日子里,5.25英寸硬盘逐渐走向成熟并一直存活到90年代中期,例如昆腾的大脚硬盘,转速为3600rpm,容量2GB。5.25英寸硬盘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了巅峰,但很快就因为过于笨重而被新的3.5英寸产品所取代了。
昆腾大脚硬盘
3.5英寸硬盘坐稳江山
第一块3.5英寸硬盘诞生于IBM,在1991年IBM的工程技术人员首次将MR磁阻磁头技术(MagnetoresistiveHeads)应用于民用级磁盘上面。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诞生了第一块3.5英寸硬盘,同时也开创了民用级GB硬盘的先河。这种新型磁头采取磁感应写入、磁阻读取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硬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磁盘的记录密度也大幅提升。由此,3.5英寸硬盘拉开了容量增长的序幕。
1991年IBM生产出了第一块3.5英寸的硬盘0663-E12,就使用了MR磁头
在1997年时,另一项划时代的技术诞生了,那就是GMR巨磁阻效应磁头。新磁头相比MR磁头而言更加敏感,如果说用MR磁头能够达到3~5 Gb/inch2的存储密度,那么使用GMR之后,存储密度可以达到10~40Gb/inch2,相对于以前提高了8倍之多。
仙尘技术中的关键因素就是钌元素,就是中间的Ru涂层
在我们不断追求存储密度的同时,磁盘上的磁性颗粒越来越不听话了—稍有热振动就可能出现消磁,或者磁信息逆转的问题。这时IBM的工程师们又站到了第一线,这次他们带来的是仙尘技术(Pixie Dust),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增加一层由特殊元素构成的涂层,来解决数据存储的安全问题。
仙尘技术之后,科学家们仍然致力于提高磁盘的记录密度,这时原有的存储方式就走到了终点,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垂直记录技术。打个比方来讲,以前记录数据的磁性颗粒都是躺在盘片上的,磁头通过读取N极和S极的摆放位置来记录数据;而垂直记录技术则是将磁极掉转90°,让所有的数据都站起来,如此一来原来“能让一个人躺着的位置上”就可以供“10个人站起来”,存储密度也因此大幅提高。
垂直存储技术的原理
磁头和存储介质的双管齐下让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单碟500GB的存储密度,现在市面上很多产品如希捷7200.12 1.0TB、西部数据2.0TB绿盘等都采用了单碟500GB的设计。
2.5英寸,为笔记本电脑而生
介绍完3.5英寸的台式机硬盘,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孪生兄弟2.5英寸的笔记本电脑硬盘。顾名思义,2.5英寸这个规格就是为笔记本电脑所设计的,与大块头的兄长相比,2.5英寸的体积更小(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