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大师——吴良镛 吴良镛简介: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现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几次约吴先生做访问,都被告知他的时间表已全部排满。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为了中国的建筑和规划事业整日这样不知疲倦地奔忙,在他旺盛的精力背后是否另有原因?终于坐到吴先生面前时,他简短的开场白让我有所顿悟--
????我的人生很平淡,但少年时国难当头、背井离乡的经历让我对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这句话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使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这也让我走到了今天。
????吴良镛,1922年5月出生于江苏南京。青少年时代正值20世纪上半叶,战火纷飞,国土沦丧,南京告急,吴良镛辗转逃难至重庆,家仇国恨,加之居无定所的生活,促使他立志学习建筑。1940年,他以战后重建家园为奋斗目标,考入中央大学建筑系。1944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作为我国建筑与规划界最具声望的大师,作为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在60年的职业生涯中,吴先生在学术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赏。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吴先生在巴黎接受了法兰西建筑科学院授予的院士证书和证章。当吴先生拿出那枚金质院徽时,透过他从容而坚毅的眼神,似乎可以看到半个多世纪来他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的业绩,我们信手拈来,都能列举很多。
????1992年,他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规划设计荣获亚洲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设计金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1999年,他在北京主持了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起草了国际建筑领域的世纪宣言--《北京宪章》;2000年,他与四十多名两院院士、一百多名建筑师联名上书,呼吁、请求重新论证法国设计师安德鲁的设计方案;2001年,他主持完成了《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2002年,他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桂冠奖;自2002年12月起,他参与《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并在刚刚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工作中作为领衔专家。
言传身教 诲人不倦
????自入清华始,吴先生一直从事建筑教育工作。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建系之初,梁思成在美讲学,只有林徽因教授与吴良镛二人执教。1947年梁先生讲学返校后,逐步在教学中开始增加欧美现代建筑教育内容。1948年夏,经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在著名建筑师E.沙里宁主办的匡溪艺术学院进修。1950年当他获得该学院硕士学位时,梁思成来信: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他毅然回国,重新执教清华。
????1951年,吴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更有效地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的生力军,其后又多次提出建筑专业和建筑教育要结合实践等建议。他与农业大学汪菊渊教授联合建议清华大学与农业大学合办园林绿化专业,并在清华大学招收了我国第一批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学生,这就是后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系的前身。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建筑系规模迅速扩大。吴先生在担任建筑系副主任期间,负责主持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他注意汲取国外经验,并注意从国情和本专业教学特点出发,开始制定建筑系的全新教学计划。经数年努力,清华大学建筑系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学生数量进一步增加,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很快成为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数十年来,他以严谨的学风,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50年代初,他就是指导建筑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的导师;1981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4年,为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出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他所主持的研究课题北京奥林匹克及亚运会建设规划研究被评为国家教委的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他正在指导2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中不少论文都以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效益得到很好的评价。这几年试行全国博士论文评选制度,在入选的3名建筑类博士论文中,有两篇是吴良镛教授指导的。
????80年代以来,吴先生悉心研究现代西方建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总结了我国建筑教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教育的系统设想与建议:关于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广泛培养多种建筑人才、教育机构、研究机构与生产实践结合、注意职业教育的地区性、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