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餐具浅究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食文化与餐具文化 民以食为天,从维持基本的生存到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饮食活动跨越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许多领域,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神韵的一种文化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文明的标尺,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一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状况,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特质和精神追求。而餐具是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特殊表现,也形成了特色的餐具文化。 远古时期 人类起初既无规范的进食方式,甚至也没有严格意义的烹饪,只是随手将食物取来送入口腔,一切顺其自然,人类在这一时代的饮食方式,与其它灵长类动物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因此并无餐具的存在。人类饮食文化的真正萌芽和餐具的出现,是在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能够使用火和人工取火,从生食进入熟食阶段才开始的。而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制陶业的出现,则不仅标志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真正开始,也标志着饮食器制作和应用习俗的发生,这一时期在历史分期上属于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早期 新石器时期人类学会烧制陶器,陶罐的问世,也正是饮具和食具的诞生之日,它具有饮具和炊具的双重作用。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陶器中,属餐具的主要有碗、钵、盘、杯等,材质是泥和夹沙的红陶,此外还出土有骨质的餐勺,这些餐勺以兽骨为主要制作材料,常见的形状有匕形和勺形。前者为扁平长条形,后者的窄柄有平勺,且制作较为讲究。表面磨制都很光滑,用于取食的一端往往还磨出刃口。往往在柄端还打有一系绳的小孔,便于携带。此后出现陶鼎,陶豆。 新石器时代 中、晚期 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其他文化遗址出土的饮食陶器中,属餐具的主要有杯、钵、碗、盉、觯、觥、簋、壶(壶的形制除早期的耀水壶、双连壶等外,新增了立式壶、三足壶)、豆、盘、皿、斝、尊、杯、高足杯、觚、角、爵等,材质有泥和夹沙的彩陶、灰陶、黑陶和蛋壳陶。 有髹漆的木质餐具,如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碗。 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最早的嵌玉漆器——高柄朱漆杯。 也有骨质的餐勺、餐叉,如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27件骨质餐勺。在江苏邳县属大汶口文化的刘林遗址也出土了57件骨质餐勺。此外,在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河姆渡、马家窑文化遗址,都有数量不等的骨质餐勺或餐叉出土。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餐具还是以陶土质地为主。 夏商周三代 餐具在种类上除沿袭前代外,出现了角、爵、枓、勺、箸。制作材料除陶土外,增加了铜(包括铅)、玉、骨、象牙,以及髹漆的木制品餐具。如北京市房山县疏璃河燕国早期贵族墓葬出土的彩绘贴金嵌绿松石漆觚、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和彩绘兽面嵌螺钿漆豆。餐叉出土的比较少,仅见到河南郑州二里冈商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骨质餐叉。 值得一提的是,青铜文化一跃而取代石器文化,在商代青铜器中,饮食器具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因周朝以“礼”治国,宴饮活动成为国家礼治的重要内容,饮食活动和饮食器具往“礼”化方向发展,于是作为礼器的青铜餐具大量涌现,它们包括鼎、鬲、簋、盨、簠、敦、豆、铺、盂、盆、鍪、俎、匕、勺等饮食器,以及爵、角、觚、觯、饮壶、杯、盉、斝、尊、壶、等酒器。 由于“藏礼于器”,奴隶主阶级的理想、道德、心理倾向也反映在青铜餐具的制作风格上,故青铜餐具从一开始就带上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形成按照礼制组合的所谓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明确规定不同地位的人使用器具的数目。这使得青铜餐具既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也是日常生活用具,具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双重性质。 筷子(箸)的出现 筷子是一种由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古时称箸。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从考古发掘所见的实物来看,箸大约是在夏商周时期才出现的,目前能看到的年代最早的箸出自安阳殷墟1005号墓,有青铜箸6支,为接柄使用的箸头。 春秋战国时期 (餐具形的发展) 古老的抓食吃法,逐渐被借助餐具将食物送入口中的进食方式所替代,因而出现了柶、斗、瓒、刀、削、签、筴等进食餐具,制作材料包括骨、角、木、铜、玉等。 有些餐具的形制也在发生变化,如勺就从最初的尖叶形餐勺到宽柄尾的舌形餐勺,再演变为窄柄舌形餐勺,成为中国古代餐勺的主流形态,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 餐叉的使用在上流社会重又受到重视,考古发现了这个时代较多的餐叉,如河南洛阳中州路2717号墓,一次就出土骨质餐叉51件,在洛阳西工区山西侯马古城遗址也出土有餐叉。但自战国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