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用博爱之心铸造师德之魂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 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这句话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经典 名言说明: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 是师德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 3、宽容之爱——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 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 沟通的桥梁。而宽容所释放出来的爱,更能 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博大胸怀。 (1)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2)善于忘记,给学生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4、信任之爱——爱学生,就信任他们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是一种高尚 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信任学生,就是爱的 最好诠释。 5、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师爱 赏识之爱应该是冬日暖阳,沙漠甘泉! (1)将赏识之爱用提前夸奖法释放出来 (2)将赏识之爱用人前夸奖法释放出来 (3)将赏识之爱用间接夸奖法释放出来 (4)将赏识之爱用动作夸奖法释放出来 (5)承认差异,要留心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6)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7)多管齐下,营造赏识的环境 6、理解之爱——教育,从理解学生开始 理解不仅仅需要老师具备爱心,还需要 教师善于适当的迎合学生的需要,懂得换位思考, 自我理解与自我反思等,同时还需要教师主动去 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1)换位思考——让理解之爱更透彻 (2)倾听——传递理解之爱的捷径 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你若是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1、不放弃“后进学生” (1)为“后进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 (2)做“后进学生”的书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转换观念,思路决定出路 (1)转变身份,用民主照亮学生的心灵 (2)打破思维定势,关注学生心理 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3、做个学问高、师德更高的专业化教师 具体做法: (1)以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加强理论探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3)知识是专业化得基础 (4)做教育改革的探究者 (5)建立自我评价标准,促进专业化发展 4、因材施教,努力尝试个性化教育 (1)尊重学生身心发育规律,不拔苗助长 (2)注重情感激励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4)鼓励长处,避免揭短 5、还课堂给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的天堂 具体方法:1、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2、放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3、培养学生检查与反思的习惯 4、修炼好“启发”这一基本功 5、知其然,更要知其所有然 ? 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系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一、诚信为本,坚守高尚情操 二、做严于律己的模范 三、仪表风度——端庄朴素的形象才富有感召力 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 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成为博学教师德具体方法: 1、要博学,就要多读书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实践出真知 4、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专著 5、勤写可以使广博的知识得到积累和提升 6、终身学习 1、读书对我们的意义 做教师和当校长的,身上应该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 —— 高万祥 教师的定率,一言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读书,明日就将停止教学。 ① 读书,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使我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 读书,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职业境界 ③ 读书,使我们发生新的“蜕变”,实现新的跨越 ④ 上网,信息时代教师读书的新方式 2、拜师是教师自我修养的又一好途径 3、自我反思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1)教师反思的特点 ①反思应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以捕捉反思对象 ②反思是一种综合判断活动 ③反思要秉承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 ④反思是持续不断的系统化思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