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起源及时代特征.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灸法的起源及时代特征.pdf

80 内蒙古中医药 灸法的起源及时代特征 王克兢’ 王淑娟‘ 摘要:通过对历代灸法文献的研究,阐述灸法的起源及历代医家对灸法的主要认识,总结出灸法的发展脉络及不同时期灸法的特点。以 指导现代灸法的运用,促进灸法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灸法;起源;进展 中图分类号:2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4)06—0080一02 灸法源于远古,盛行于秦汉,鼎盛于唐宋,衰落于晚清,新中 的问题,葛洪认为《内经》中禁灸十八处并非绝对,在一定情况下 国成立以后,灸法得以重获生机。灸法从远古时期开始发展为成 是可以灸的。陈延之,是继葛洪之后又一位提倡灸法的先驱者, 熟的理论体系,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最终形成较为 其撰写的《小品方》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为 简便、实用的灸法。在此过程中,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人文思想 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非师所解文者,但依图详文则可灸;野 等社会因素,对灸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间元图不解文者,但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他主张灸法取穴 l 灸法的起源 应少而精,强调灸前刺去恶血[41。 灸法的产生与火的使用密切相关,并随着火的应用而不断 2.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灸法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唐代,随着灸 发展。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或80万年前 法的专门化,出现了以实施灸法为职业的灸师。唐代著名医家孙 的“蓝田人”时代,乃至更远。据现代考古学研究,早在距今大约 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大量论述了灸 5万年前的原始氏族公社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用火 法内容。首先在隔物灸上扩大了用药的范畴,增加了灸法的防病 来取暖、熟食,尤其是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已掌握了人工取 内容、治病病种;其次他首次提出用灸法预防传染病,《备急千金 火的方法。古人在煨火取暖时,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 要方》中指出:“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 病痛,从而得到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启示,这就是灸法的起源。 暂差。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提出灸 2 不同时期灸法的特点 法的刺激强度要根据部位、病情、患者体质年龄不同而灵活掌 2.1商周时期: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康殷先生对商周时期的金 握;灸的顺序要有先后,体位要平直;病症要有选择,温热之症不 文、卜辞进行分析,金文中的“灸”,字形象人股,在股周围用微火 宜灸。使灸法更加规范、安全。这些无不对后世灸法的发展产生 熏灼。康先生认为:“字形明确,但决非火焚人股,而是一种治疗 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期的王焘撰写的《外台秘要》中[51,针灸治疗 手段”。在卜辞中记载着许多疾病及治疗方法,“病”字像一个人 部分针方微乎其微,以灸法之安全、效验、易于掌握而极力推崇, 躺在床上,即是患病之意,腹部放一点蒿草,即熏灼之意llj。由此提出灸为“医之大术,宜深体会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认为 可见灸法在商周时期已经开始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 “针能杀人,不能起死人,若欲录之,恐加性命,今不录针经,唯取 2.2秦汉时期:先秦两汉是灸法形成的重要阶段。《黄帝内经》最 灸法”。宋代著名针灸家王执中在其所著的《针灸资生经》中,同 早把灸法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 样是以灸法为主,书中记载了膏肓俞灸法、灸肠风、灸劳法、dUL 之所宜”,其中还记载了将艾作为灸法的主要材料。《素问·异法 胎疝灸等灸疗方法,并收录了一些他本人和其亲属的灸法的治 方宜论》中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 疗经验。南宋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首次记载了服“睡圣散” 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 后施灸,“即昏不知痛”[61。此外,在唐宋诗画当中也有对灸法的 从北方来”,明确了灸法的产生地和适应证。提出辩证施灸的观 描述,如苏东坡写的《灼艾帖》、李唐画的《灸艾图》,韩愈的《谴虐

文档评论(0)

syf28516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