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变革范式_视域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_网上下载版.pdf

_变革范式_视域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_网上下载版.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变革范式_视域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_网上下载版.pdf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教师发展 总第451期 “变革范式”视域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 □ 杨兴坤 毕 星 摘 要: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本科院校是教师与学生探索新领域、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想、创建新理论的共同体, 在教学范式上应属于“变革范式”。本文探索了共同体与教学共同体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对“变革范式”进行了深 入的解读,并在分析本科院校构建教学共同体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变革范式”视域下本科院校构建教学共 同体的路径。 关键词:变革范式;教学共同体;本科院校 作者简介:杨兴坤,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毕 星,长江 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制教育与实践。(重庆 408100) 家相互学习的场所,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不仅仅要接受 一、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变革范式”思想的内涵 传递的知识,而且还更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达到最优, 1. 共同体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所谓共同体是指人们 同时,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教师,而且还是学习的老师。 基于共同的价值、目标、情感、身份认同感及归属感而结成 从而在这个群体中,师生有共同的价值与愿景,共同学习, 的社会群体。其最早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 相互对话、沟通与交流,情趣横生,智慧碰撞,分享彼此的 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共同体是人类群体 情感与思想,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发展,并通过师生互 生活中的一个类型,在共同体中,成员之间基于共享的价 动形成相互促进的亲密人际联系,对这个共同体具有很强 值观与目标而形成的紧密关系,皆有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 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1] 感与归属感。后马克斯·韦伯进一步发展了共同体理论, 3. “变革范式”的解读。“变革范式”是伴随着当代知识 他指出共同体不是理性驱动的社会正式组织,而是建立在 与网络信息社会取代工业社会而逐渐在世界各国流行的 情感、精神、传统与责任基础之上的社会群体,据此,诸如 教学范式,其相对于在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占支配地位 家庭、宗族、民族、师徒关系等都是共同体的范畴。 的“模仿范式”。从人类社会教育史上看,此两种教学范式 2. 教学共同体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共同体,又称 一直交替或同时影响教学变革。美国教育家菲利普·杰克 学习共同体,是发展中的教学隐喻,其产生于20世纪年90 逊在《教学这一实践》一书中对二者作了区别与界定,他认 代初。20世纪下半叶,教育专家通过对学校之外的部分学 为知识与技能传递意义上的“教”为“模仿范式”,促进学习 [2] 习群体研究发现,尽管此类学习群体与环境的教学都是非 者变化意义上的“教”为 “变革范式”。 具体而言,“模仿 正规的,例如师徒的关系,但学习的效果却是卓越的,远远 范式”与“变革范式”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二者有本 超过了学校中的正规教学,其学员实践应用能力强,个性 质的区别: 与潜能获得充分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 其一,从产生的历史时期上看,“模仿范式”作为农业 高。基于此,1993年塞吉欧维尼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举办 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占支配地位的教学范式,在19世纪后的 的会议上标志性地提出将学校的隐喻从理性的“组织”转 各国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中得到推广;而“变革范式”是20 换为合作的“学习共同体”,认为此转向方能激发教师、学 世纪70年代以来知识与网络信息社会的占支配地位的教 生与领导层的积极性,后来,他又进一步说明了学习共同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