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后女性主义_视域下的_剩女_现象刍议.pdf

_后女性主义_视域下的_剩女_现象刍议.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后女性主义_视域下的_剩女_现象刍议.pdf

第 卷 第 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 月 日 31 3 2011 9 20 Vol.31 No.3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ep.20 2011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1.03.005 “后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剩女”现象刍议 彭 翠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 摘 要: 世纪后半期各种文学理论流派迅速更迭并与文化理论不断融合, 共同阐释全球化时代的各 20 种文化现象。 当下社会中,“剩女”现象的出现和持久存在已然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 后女性主义所 主张的“尊重差异、包容差异” 以及新女性的自我建构意识无疑为剩女摆脱身份焦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 为她们正确地认识自我、转剩为胜、做好新女性指明了道路。 关键词:剩女;后女性主义;新女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I206.6 A 1008-9640 2011 03-0021-04 20 世纪后半期是各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互 念的界定基本一致。一般来讲,“剩女”是指那些拥有 相融合的时期,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 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面容姣好,身材不错但因为 义、后女性主义等各种“后理论”的相继更替,预示了 种种原因没有找到理想伴侣,而被“剩下” 的大龄女 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青年。 媒体和公众一般喜欢把“3S”: Single (单身)、 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大潮式微之后。 在这样一个多元 Seventies (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Stuck ( 被 共生的时代,“理论本身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纯 卡住了)和“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压力作为这一 [ ] 粹侧重形式的文学理论已经无可挽回地进入了衰落 群体的代名词。 2 的状态,文学理论已经与文化理论融为一体,用于解 然而“剩女”本身的内涵并不止于“3S”和“三高” [ ] 释全球化时代的各种文化现象”。 1 之所以出现这样 这样简单, 目前所讨论的“剩女”至少包含以下几个 一个转变, 显然与生气灌注的有机社会自身的发展 特征:首先,剩女是独身并且未曾结婚的女性,通常 息息相关。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对物质的支配和占 没有固定的男朋友。其次,剩女属于大龄女青年的一 有成为人们最现实的目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早已成 部分,年龄大都在 岁以上。第三,剩女是未婚大龄 30 为理想国中的一个童话, 工具理性渐渐主导人们的 女青年中条件优秀的那一部分, 学历在本科或者本 情感世界。 在这样一种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