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备课资料.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备课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备课资料.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备课资料 九江市一中 周明学 2012、4、19 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新闻信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报纸、是最早的公众传媒被称为第一媒体被称为第媒体被称为第媒体大众传媒的功能传播、舆论监督、文化和娱乐休闲中国的邸报和古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刊登的帝王旨谕、百官奏折、官吏升降、军政要报等等,是人们关心的新的事实,具有新闻性,因而是最早的古代报纸,是新闻传播工具的始祖。官方报纸邸报每日纪闻邸报作为报纸,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现存最早的报纸是如今藏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距今已经1100多年了。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 “进奏院状”“状报”之称,其中“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叫法。邸报“邸抄”北宋起,民间开始有报纸,称为“小报”或“新闻”,但受到当时官府的查禁。明朝中叶以后,北京、南京等地获准成立民办报房,选录内阁发布的官文报,印刷成册,公开出版,称为“京报”。这些报纸除照录上谕、奏折、皇帝起居及官吏任免奖惩消息外,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没有评论、广告及其他副刊文字,不同于近代的报刊。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在17世纪初。如荷兰的安特卫普的《新闻报》(1609年)、德国的《通告报》(1609年)、英国的《每周新闻》(1621年),以及法国的《报纸》(1631年)。中国近代报刊起源,最早不超过19世纪不论以哪份报纸为开端,中国近代报纸的发轫,均晚出西方(主要指欧洲)200多年。著名学人唐振常说:“中国报业史的作者们,论述国内报业兴起,往往夸古以饰今,把报纸的起源作无限制的延伸,事涉荒诞,人莫我信。且勿论‘宫门抄’、‘邸报’之非中国报纸祖先,即使晚近……中国人起而自办了大量的印刷物,或称作‘报’……其实质不是今天严格意义上的报纸(新闻纸)……中国之有报纸,远较西方历史为短”。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说:“中国很早便有了印刷术,但专为印刷而设计、并且只有通过印刷才可能制成的印刷品,特别是报纸和期刊,最早仅出现于西方。”中国报纸宋石男蒋晓丽中国近代报纸发展滞后原因新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04期雕版印刷术的技术条件从技术角度看,雕版印刷术是最大的瓶颈。雕版印刷费工费时雕版宜于存版重印,许多经典古籍都是雕版印刷。报刊是一次性印刷品,印后不再重印。由于速度、经济的制约,雕版印刷不适宜于报刊印刷采用活字版印刷方为上策。自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全套金属活字印刷系统以来,西方出版界就广泛应用此种技术,1448-1450年,欧洲246个城市建立了1099个印刷所,印刷了4万种共1200万册书。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廉,印刷迅捷,完全符合现代报刊的出版要求。而在中国,一直到晚清,活字印刷却始终没能进入主流,精美但费时费钱的雕版印刷,始终占据强势地位。由于士大夫的雕版审美情结活字技术改良实践的匮乏,从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到19世纪近代活字印刷术从西方再度传入中国的八九百年中,在中国,活字印刷的书籍不到雕版的百分之一。要用雕版技术来印刷现代报纸,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雕版费时,在明清时代,一名刻工雕一部12万字的书籍,需要500个工作日其次,雕版印刷物价格昂贵,比如有记载的一部明代大众读物《新镌陈眉公批评春秋列国志》,1000多页,就要纹银一两,而当时一两银子可买白米4石(240公斤)按此比例,一份数十页的“雕版印刷日报”,价格至少接近1钱银子,也可以买24公斤白米了,普通市民阶层,肯定是不太乐意购买的。而在欧洲报纸的萌芽阶段,应用金属活字印刷的一份报纸,定价不过1个铜板左右。18世纪前后诞生的,在大众传播史上有特殊地位的“廉价报纸”,有些定价仅为1分钱。报纸只有依靠低廉的定价,才可能吸引广大市民,成为大众媒体,而不再仅仅是士大夫的读物。就此点而言,雕版印刷可谓输在起跑线上。另外还值得指出雕版印刷的两个毛病:一是雕版印刷物的文字容量狭小。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加奥运会100米赛跑。二是雕版印刷对于新闻刊物存在“过期作废”的问题。一般来说,书刊的雕版可以用同一个底板多次印刷或采用修补、递修底板的方法重复印刷,但对于时效即生命的新闻报刊来说,雕刻的底板显然无法重复使用。在这种情形下,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