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法规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曾宪培 主编 3.ppt

道路交通法规 第2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曾宪培 主编 3.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路运输条例》讲座 授课人:曾宪培 《道路运输条例》 经4月14日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温家宝总理于2004年4月30日签署国务院第406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道路运输条例分为总则、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国际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七章,共八十三条。 第一章 总 则 共7条,主要规定了个5个问题:《道路运输条例》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调整范围、原则、主体。 一、《道路运输条例》的立法目的与依据 (一)立法目的(第1条) 1、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2、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安全是道路运输管理的原则?还是只是保障作用?结论是立法目的。 ——认为不是道路运输管理的原则,理由是: (1)道路交通安全的负责部门已明确是公安部门。 (2)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的监管部门已明确是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认为是道路运输管理的原则,理由是: (1)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综合管理 (2)现有法规《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职责已明确,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承担市场准入安全条件的审查责任。 ——是道路运输管理的原则,具体贯彻措施制度是什么? (1)制定市场准入安全条件。 (2)审查、监督市场准入安全条件的执行。 (3)要求业户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 的合法权益 4、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二)立法依据 一般法律都有立法依据,但《条例》没有上位法,又不能直接写宪法,所以“空缺” 二、《道路运输条例》的调整对象 《条例》的法律属性是行政法还是民事法? 取决于调整对象是运输行政法律关系,还是和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二者兼有。 行政法律关系即纵向法律关系,包括:道路运输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法律关系;道路运输行政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道路运输行政机关内部的法律关系。 道路运输的民事法律关系即横向法律关系,主要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业法律关系。 反映在《条例》中争议的焦点是: (一) 名称:《道路运输条例》还是《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如果是调整运输行政法律关系纯粹的行政法规就应是《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如果是调整运输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就应是《道路运输条例》。由于《合同法》已经实施,其中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适用于维修)、委托合同、经纪合同、居间合同(适用于运输服务业)已有法律规范,因此《条例》写民事法律关系出现两个法律制度上的问题 写民事法律问题的立法风险: 1、《合同法》的解释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如果国务院的《条例》写民事法律关系内容,实际上变相成为对《合同法》的解释和补充,从宪法角度看是不合适的; 2、《立法法》授权国务院的立法权是制定行政法规,在行政法规中写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显然是名与实不符。 但道路运输的实践又亟待解决一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这些问题靠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合同法》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体现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就会变成一部“管、卡、压”的不对等法。因此又需要用行政法规来完善,用行政手段干预部分民事法律关系内容。因此用行政手段干预的民事法律关系部分是行政化的民事法律关系。 “行政化的民事法律关系”本质依然是民事法律关系,因此这部法规是《道路运输条例》而不是《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应当是以调整对象是以运输行政法律关系为主,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二者兼有的法规。 (二)亟待解决一些民事法律关系 亟待解决一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1、 关于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的建立(特指对经营性的道路运输承运人适用)这次被采纳写入《条例》,第21条,为什么? (1)从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四种运输方式中航空、铁路、海运已有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但道路运输方式没有,故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应当建立。 (2)从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角度看,经营性的道路运输承运人在承担了办理许可义务之后应当享有什么权利。简单的说获得了经营权,但这种经营权没有实际意义,办理了许可之后的义务远远大于其所得:审批、办证、交费、年检年审、二级保养、八年强制报废(比非经营性的多七年)等等,因此无证经营严重。如果有了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 ,办理了经营许可即可获得此权利,这样就可引导依法办证,从而减少非法经营。如果无证经营就只能按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承担责任,不享有承运人责任限制权利,故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应当建立。 (3)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看,有了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限制就不致于使一起特大事故导致一个企业破产,故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应当建立。 (4)从减少纠纷、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的效率的角度看,有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