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语文(专升本)_精讲班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篇 秋 水 《庄子》 一、作者及其代表作 庄周(前369—前289),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当过蒙地漆园吏。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主要活动是从事著述。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他鄙视功名利禄,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对当时的黑暗社会,作了较深刻的批判。 《庄子》(亦称《南华经》),现存33篇。一般认为其中内篇7篇是庄子所著,外篇15篇、杂篇11篇大都是他的门人或后学所作。 《庄子》多采用寓言形式,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讽刺辛辣,语言铿锵,汪洋恣肆,艺术境界恢宏瑰玮,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鲁迅称“其文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三、学习要点 1.理解本文的寓言特色 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海若是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是庄子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2.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的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四、疑难词句解析 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涘:水边、岸边; 辩通“辨”,分辨) 2.东面而望,不见水端。(东面:面朝东;东,名词做状语;面:动词,向东看) 3.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叹,感叹) 4.拘于虚也:(虚:通“墟”,处所,住所) 5.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小看,以……为少,动词的意动用法; 轻;轻视,以……为轻,形容词用作动词) 6.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已:停止; 虚:虚空) 7.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以:因为; 自多:自夸;多:自负,炫耀) 8.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听到各种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的我呀;莫己若:莫若己,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见:被;大方:懂得大道理的人) 五、重点段落分析 (一)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一是黄河秋水暴涨的景象,一是大海无边的景象,二者是对比关系,暗指河伯河北海若不同的思想境界,进一步用来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2.从这段话来看,《秋水》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讲道理的? 采用具有形象性和故事性的方式讲道理,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说理形象化。 (二)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北海若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即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比喻、排比。 (三)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客观上给予人们什么启迪? 大小是相对的,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对自我夸耀。客观上启迪人们不断地发现和研究新事物,认识无止境,学无尽头,要不断进取,永不自满自夸。 2.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何? 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具体深刻。 反诘,增强逻辑力量,增强气势,使说理更加透彻有力。 (四)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 庄子依据的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宏观理念。 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和类比论证。 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排比、反诘。 第四篇 大 同 《礼记》 一、作品与作者 《礼记》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后人所作,其中引用了许多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