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新娘嫁中国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新娘嫁中国郎,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新娘要嫁人新郎不是我,新娘嫁人新郎不是我,新娘出嫁了新郎不是我,新娘嫁了新郎不是我,嫁到中国的外国新娘,嫁到中国的日本新娘,嫁入中国的外国新娘,越南新娘嫁到中国

蒙古新娘嫁中国郎 最看中他们的踏实与传统 蜿蜒的国界线,将蒙古大漠草原分隔成两个国度——中国和蒙古国。从地域上讲,苏日玛、图雅、琪琪格从蒙古国嫁到中国的内蒙古,不过是从草原北边搬到南边。但在她们身上,却映射出两个国度女人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上的极大不同。蒙古女人看中了中国老公的踏实与传统;而中国男人,则对蒙古媳妇的能干与自立感到知足。 二连浩特,蒙古国媳妇苏日玛和张贵林在租住的平房门外合影,这辆摩托车是这个家庭最值钱的物件。苏日玛原来和前夫在蒙古国边境小镇扎门乌德开商店,2003年丈夫出车祸去世,她靠打苦工养活年幼的儿子 苏日玛在小超市给忙碌一天的老公买啤酒。那时,张贵林在扎门乌德的工地上开搅拌机,苏日玛往机斗里倒沙土,力气大得让男人都侧目。“能吃苦,肯定会过日子。”张贵林对这个异国女人动了心,给她带饭,帮她搬砖,两人随之有了感情。 3年前,夫妻俩回二连浩特安了家。来中国第一年,苏日玛干着和在家乡一样的苦力活:搬砖、拉沙土,特别能干,张贵林觉得“捡着了”。原先在国内,女方“彩礼3万,在包头买房”的相亲要求,一度让38岁还漂泊打工的张贵林动了终身不娶的念头。 傍晚,苏日玛和张贵林在租住的小屋内一起吃着简单的晚餐。虽说是家,不过是间15平米大的出租房,被饭桌、床、冰箱、电视挤得没剩下多少空间。苏日玛对婚姻的经济基础看得很淡,订婚之日,张贵林给了她2000块钱置办嫁妆,算是彩礼钱,两人至今没有领取结婚证。 苏日玛不光有股子力气,手还巧,土豆焖面、饺子、烩菜,中国的家常饭菜都会做。张贵林一回家就有热乎饭吃,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对苏日玛来说,“张贵林人好,他没结过婚,没孩子,对我好。”她最喜欢丈夫“下班就回家”,让人安心。在苏日玛眼里,“很多蒙古男人都不怎么顾家。”据一篇2005年的媒体报道显示,在蒙古的城市,妇女除了同男人一样上班工作外,还要料理家务、抚养子女、照顾丈夫,很多蒙古男人不管家务,事事要女人照顾。 张贵林如今在二连浩特的木材场打工,苏日玛最近身体不好,就待在家里绣十字绣和照顾张贵林的生活,一幅《八骏图》,苏日玛20天绣完,工费是1000元。苏日玛现在只能说出“吃、睡觉”之类的汉语单词,有时她会一整天不说话,打开电视,看蒙语台,歌舞节目的声音放得老大。 琪琪格和9岁的儿子清贡,搭在丈夫贺希格的双臂上。他们于2001年在乌兰巴托的一所大学相识,2003年结婚。如今,他们在二连浩特安家,并经营一家蒙货店。 二连浩特国际火车站,琪琪格一家坐上二连浩特至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回乡探亲。13年前初见贺希格时,琪琪格还是蒙古文化艺术大学的大二学生。那时,当过英语老师的贺希格去她的学校游览,当堂和琪琪格的英文老师用英语辩论,这让她十分佩服,两人恋爱了。 琪琪格说,她在意男人踏实、有才华,贺希格对婚姻生活的负责态度,让她有安全感。一项调查显示,在蒙古国,每年60%—80%的大学毕业生是女性。女性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和丈夫相比她们工作更好,收入更高。2008年,全国290万人口中女性占51%,女多男少的现象罕见于东亚,随之而来的,是女性比较难嫁。 象苏日玛一样,琪琪格也不在乎中国“数万彩礼、男方有房”的“标配”条件。今年是她与贺希格生活的第10个年头,夫妻俩才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琪琪格在自己的蒙货店内招待顾客。贺希格想给琪琪格稳定的生活,带琪琪格回中国之前,他觉得妻子很快适应新环境,他是蒙古族,和妻子语言相通,两人都是大学毕业,可后来他才发现,异国间的种种不同,在生活里碰撞。 琪琪格觉得中国人喜欢迂回。“比如买东西爱讲价,一包糖我报实价,卖15元,很多中国顾客讲价,我不同意,人家不买账;别家叫价20元,降价5元卖了,这不是一样吗?”贺希格劝她把价格先升后降,琪琪格使劲摆手,“15元就是15元。” 同样的文化碰撞也发生在张学兵和蒙古国姑娘图雅身上。2006年,张学兵去到蒙古国做中餐厨师,他和同在饭店打工的图雅相识相恋,于2010年一起回国结婚,2011年儿子出生。如今他们在二连浩特经营一家中餐馆,主要买莜面和蒸饺等。 图雅来中国两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汉语,没找到工作,也没有什么朋友,整天呆在家里,她的生活以儿子阿德勒为中心。阿德勒的蒙古名字是舅舅取的,意为“王”、“英雄”,希望孩子能成为像成吉思汗一样的英雄。而张学兵给儿子取了汉语名字——张宏宇,“希望他的志向像宇宙一样宏大高远。” 蒙古国高寒,大人有意锻炼孩子的耐寒和免疫,“凉养孩子”,阿德勒在家时,妈妈图雅总是让他光着身子玩耍,但图雅有时不得不对习俗做一些妥协。不久前,阿德勒向她抗议,“我要穿上裤子,门外的小朋友笑话我光着屁股 按照张学兵老家集宁的习俗,孩子过了满月就要剃胎头,但图雅不同意,“在蒙古,男孩通常到三岁才能剃头。”几次争辩,张学兵最终尊重

文档评论(0)

wd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