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在当时是很大的创举,但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测到60年后的今天,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影响是如此广泛和深远。 当1969年12月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包交换计算机网络ARPANET出现时,也不会有人预测到时隔三十多年,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ARPANET网络已从最初的4个节点发展为横跨全世界几百个国家和地区、挂接有几十万个网络、数亿台计算机、几亿用户的因特网(Internet)。Internet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而且还在发展之中。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 随着远程终端数量的增加,为了避免一台计算机使用多个线路控制器,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Multiple Line ControlLev),它可以和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如图1-2所示。 2.分组交换网 一百多年来,尽管电话交换机从人工转接发展到现代的程控交换机,经过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方式始终未变,都是采用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即通过交换机实现线路的转接,在两个要求通话的用户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 用户在通话之前,先要申请拨号,待建立一条从发端到收端的物理通路后,双方才能互相通话。在通话的全部时间里,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线路,直到通话结束,挂起电话(释放线路)为止,这种通信系统不适合传送计算机或终端的数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计算机的数字信号是不连续的,它和打电话传送的连续语音信号不同,具有突发性和间歇性,传送这种信号真正占用线路的时间很少,往往不到10%甚至1%,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通信线路实际上是空闲的。但是,对电信局来说,只要通信线路被用户占用,不论线路是否在传送数据都要收费。 (2)电路交换建立通路(即呼叫过程)的时间为10s~20s,对打电话来讲并不长,但对计算机传送数据来说就太长了。 (3)电路交换很难适应不同类型、规格、速率的终端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除非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经过缓冲器暂存一下,经适当变换后再发送或接收。但是,这样做已有别于电路交换。 (4)计算机通信对可靠性要求很高,需要在传送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电路交换难以做到。 电路交换本来是为电话通信而设计的,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建立通路的呼叫过程太长,必须寻找新的适合于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8月,美国兰德(Rand)公司的巴兰(Baran)在其发表的“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到了存储转发的概念。 1962~196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斯(David)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 分组交换网则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边缘,如图1-3所示。主机和终端构成了用户资源子网。用户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而且还可共享用户资源子网的丰富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3.形成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974年IBM公司宣布了它研制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SNA),它是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的。DEC公司也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DNA)。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专门机构研究这个问题。1978年ISO提出了异种机连网标准的框架结构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这就是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4.高速网络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网络开始进入发展的第四代时期,其主要标志可归纳为:网络传输介质的光纤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多媒体网络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开发和应用;职能网络的发展。 比计算机网络更高的分布式系统的研究,促使高速网络的发展,相继出现的高速以太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包括帧中继、异步转移模式等。 1.1.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教学课件 作者 张基温 杜勇 刘诗瑾 廖伟国 董兆军 第5章 局域网技术.ppt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教学课件 作者 张基温 杜勇 刘诗瑾 廖伟国 董兆军 第6章 Internet应用.ppt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教学课件 作者 张基温 杜勇 刘诗瑾 廖伟国 董兆军 第7章 网络安全.ppt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教学课件 作者 张基温 杜勇 刘诗瑾 廖伟国 董兆军 第8章 计算机网络新领域.ppt
- 计算机网络建设施工与管理(第二版)(盘) 教学课件 作者 姚行中 王一兵 关林风 吴士泓 第二章.ppt
- 计算机网络建设施工与管理(第二版)(盘) 教学课件 作者 姚行中 王一兵 关林风 吴士泓 第六章.ppt
- 计算机网络建设施工与管理(第二版)(盘) 教学课件 作者 姚行中 王一兵 关林风 吴士泓 第三章.ppt
- 计算机网络建设施工与管理(第二版)(盘) 教学课件 作者 姚行中 王一兵 关林风 吴士泓 第四章.ppt
- 计算机网络建设施工与管理(第二版)(盘) 教学课件 作者 姚行中 王一兵 关林风 吴士泓 第五章.ppt
- 计算机网络建设施工与管理(第二版)(盘) 教学课件 作者 姚行中 王一兵 关林风 吴士泓 第一章.ppt
最近下载
- 正常新生儿护理演示ppt课件.ppt
- 硬笔楷书教学课件.pptx VIP
-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初一新生分班(摸底)数学模拟考试(含答案).pdf VIP
- 第1课 寻找信息科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信息三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南京电子地图超大版-超清晰-3600-x-5100分辨率.pdf VIP
- 冷轧带钢再结晶退火的感应加热.pdf VIP
- (高清版)B-T 18380.12-202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pdf VIP
- 大学生竞选班长最新PPT课件.ppt VIP
- 云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2切菜.pptx VIP
- 育婴员(职工组)基础知识模块(模块一).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