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念: 关于“文”、“文学”: 《说文解字》: “文,错画也,象交文。” 《论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天之将丧斯文也。” 皆指西周的文化,即礼乐制度。 《论语·子罕》: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朱熹《四书集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 《学而》: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朱熹《四书集注》:“文,谓《诗》《书》六义之文”。 《文心雕龙·原道》: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萧统《文选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论语·公冶长》: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朱熹《集注》:“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 《论语·泰伯》:“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集注》曰:“焕,光明之貌。文章,礼乐法度也。” 先秦至六朝,“文”的概念之发展: 文学 文章(文) 文学(学) 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 “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1904年出版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颁定《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开设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七科 文学科下分经学、史学、理学、诸子学、掌故学、词章学、外国语言文字学七目。 1913年1月12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在一份大学规程中宣布,今后大学文科分为哲学、文学、史学、地理学四门学科 1919年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观念产生更大冲击。 陈独秀《新文学宣言》 胡适《白话文学史》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二、学科分类: 刘歆《七略》 班固《汉书·艺文志》 文学 历史 哲学 经济 法律 宗教 中国文学 文学史 文艺学 文学史料学 古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先秦文学 古代文学批评 汉魏六朝文学 古代文学理论 唐宋文学 元明清文学 (1)文献学研究(文学史料学研究) (2)文艺学研究 (3)文论学研究 (4)文学史研究 (5)学术史研究 (6)文化学研究 三、学术史回顾: (1)世纪初――新中国成立之前 辛亥革命前 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 1904年,林传甲《中国文学史》出版 1902-1907之间,梁启超撰《饮冰室诗话》 1908年,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 辛亥革命后 王梦曾《中国文学史》(1914) 张之纯《中国文学史》(1915) 曾毅《中国文学史》(1915)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1918)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19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1920年鲁迅 印发《小说史大略》讲义(1923年出版改名《中国小说史略》)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 1923年,俞平伯写成《红楼梦考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凌独见《新著国语文学史》(1923) 胡适《国语文学史》(1927)(1928年改写为《白话文学史》) 郑振铎《文学大纲》 陈钟凡《中国韵文通论》 王易《词曲史》 范烟桥《中国小说史》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 闻一多《诗经》研究 郭沫若、闻一多、游国恩、刘永济《楚辞》研究 朱自清古诗十九首研究 闻一多、岑仲勉唐诗研究 李长之李白研究 林纾、章士钊的韩愈、柳宗元散文研究 陈寅恪的元稹、白居易研究 冯沅君、傅惜华、赵景深、钱南扬戏曲研究 胡适、阿英通俗小说研究 郑振铎俗文学研究 (2)40年代末――70年代末 1954年,李希凡、蓝翎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 1957年,茅盾发表《夜读偶记》 “政治统帅一切” “以阶级斗争为纲” 新中国成立初期 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 詹瑛《李白诗论丛》 王运熙《李白研究》 萧涤非《杜甫研究》 傅惜华《曲艺论丛》 谭正璧《话本与古剧》 赵景深《戏曲笔谈》 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唐戏弄》 周贻白《中国戏剧史》 王季思《新红集》 陈汝衡《说书史话》 阿英《晚清小说史》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评红热” “评水浒运动” “评法批儒运动” (3)70年代末-90年代末 钱钟书《管锥篇》 游国恩《离骚纂义》 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