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其在金属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pdfVIP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其在金属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及其在金属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牛林‘武素香张虎刘髓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济南250100) 描探针显微技术I”。作为现场电化学研究技术的重要成员之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是 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虽然其空间分辨率(几十到几百纳米)低于电化学扫描 表征表面拓扑形貌外,还能够确定电极表面的。化学灵敏性”,即电极表面电化学活性分布的信息。 l仪器装置 探针扫描系统构成。电化学部分由恒电位仪、三电极系统和电解池组成,基底(工作电极),既可以 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即SECM既可以由一套三电极系统(探针作工作电极),也可咀由两套 三电极系统(探针和导电基底均为工作电极,共用同一套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并受控于同一双恒 电位仪)。构成第四极的探针也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压电传感器或“爬行器”在三维方向精确控制操 作其在基底上的位置。探针的尺寸、形状、材料以及扫描方式等对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应用具有决定 性的影响,SECM探针尖端尺寸微米级和纳米级均可,但是探针顶端必须为平面或半球面(微圆盘), 因为锥形顶端探针的电流值不随d(探针与基底间距)发生变化。 图I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仪器装置示意图【2 2工作原理 SECM的工作模式有反馈模式、收集模式和穿透模式等【2】,其中反馈模式在定量分析中摄为常 用。 如前所述,SECM的实验装置通常包括三个电极(基底为绝缘体)或四个电极(基底为导体), 49 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空碗会 由双恒电位仪分别控制探针和基底的电位。反馈模式的I.作原理为:与在探针f所加的电胀足够止 时.电解质中含有的电活性中介体(如R)在探针上的氧化受扩散控制.当探针远离基底时.探针 上的稳态扩散电流(即法拉第电流)为: ^一=4nFDRCR口 (1) 式中,,T.—一探针上的稳态法拉第电流,n一转移的电子数,F一法拉第常数.Dh—R在溶 液中的扩散系数,cR一溶液中R的浓度,口一探针(微园盘)的半径。肖探针逐渐靠近基底至二 者的间距d大约几倍于a时,探针上的电流矗将随着基底性质不同和d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基底 为导体时,,T^.,此为“正反馈”模式;反之当基底为绝缘体时。hh..此为“负反馈” 模式。当探针在基底表面上恒定高度扫描时,探针上的法拉第电流矗将随着基底的形态变化和性质 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SECM就象一个电化学探测器一样,通过探针的正负反馈电流模式 可以反映出基底的拓扑形貌以及电化学活性分布等信息唧,而后者正是SECM除了形貌表征功能以 外的另一特色之处,是其它电化学扫描探针技术(如ECSTM)所不具备的.反馈模式中,利用有限 元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可得到探针电流,与归一化探针一基底间距d的关系啪。 3应用领域 应关系,提供了一种辨别蚀孔形成前兆点的手段pJ。导致介稳蚀孔在开始部位形成的引发过程一直 化学环境,在钝化的铁表面引起局部腐蚀。除了产生Cl_离子以外,SECM被同时用于检测腐蚀发生 后铁离子的浓度变化。并将观测到的探头上的电流波动归因于钝化层破坏的前兆嘲。而且,SECM是 一种原位测量电极表面上方电活性物种截面分布的有效工具。Fushimi等最近有关多晶铁电极上形成 表面拓扑形貌外,其特有的“化学灵敏性”决定了它在以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741,如异相电荷转 移反应与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液/液界面的研究、微结构加工以及生物酶活性的分布与检测 等。 参考文献 et ALFanF-RF’KwakJ a1.Anal.Chem,1989,61:132-138 [1]Bard M、‘HorrocksBRAnal 19-146 [2]Mirkin Chim.Acta,2000,406:1 SJeta1.J [3]CasillasN,CharleboisElectrochem.Soc.,1993,140:L142 YWilliamsDE.JElectrochem [4]Zh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