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三山规划8.1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岩市西湖山、大锦山、黄邦山公园景观概念设计方案说明 前言: 根据龙岩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龙岩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绿、亮、美”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龙岩旅游发展规划和龙岩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①立足本地市场,做大本市红色旅游,发展休闲产业经济; ②深挖近程市场,做强近程高端旅游; ③积极开拓闽三角、珠三角客源市场; ④顺势开发其它机会市场。 1.3基地分析 1.3.1区位 本案位于龙岩市区西南郊区,位于城市主干道华莲路正西侧,根据龙岩市2008-2020年城市发展规划精神,不久的将来,基地将处于城市中心。 1.3.2地块规模 本案辖西湖山、大锦山、黄邦山三座主峰,山明水秀,规划用地面积约116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3公顷。 1.3.3与周边地块关系 本案东边临近龙岩新城,主入口和城市主干华莲路相连,有较成熟的社区形态,外部交通系统已初步形成。 东:厦蓉高速公路以西,西陂镇、曹溪镇、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东肖镇、省道203线以北; 西:省道203线以东,红坊镇; 北:厦蓉高速公路以南。 1.3.4地形地貌 西湖山、大锦山、黄邦山坐落在龙岩市城区西南方向,三座山体以丘陵山地及河流盆地为主要地形。北部西湖山为低矮丘陵,与大锦山之间有红坊溪蜿蜒而过,自西向东流向市区, 形成河流宽谷地貌,大锦山666米主峰为三座山体最高峰,向南黄邦山海拔逐渐降低。区内有西湖岩、乌仔山、土隔山、纱帽山(红碳山)、黄邦山、牛轭岭等山体。西湖山及大锦山多煤,开采后遗留众多次生地貌特征,但也对山体造成了破坏,局部山体存在安全隐患。 红坊溪的周边局部形成一些比较平缓的地块,尽管目前存在石灰厂和大量的养猪场,但随着它们的拆迁,滨水一带形成自然的可供利用的建筑空地。 1.3.5景观体系 西湖山、大锦山、黄邦山山体为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植被体系,以松树、杉树、毛竹、乔木灌木为主,还有少量的油桐、茶树、果树等,地被植物主要以杂草为主。目前植被生态存在人工砍伐焚烧、矿产开采破坏及林相单调的问题。 2.规划设计依据与原则 2.1规划设计依据 《公园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1994年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1988年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远景2008-2020》 《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龙岩市其他相关文件 2.2规划设计原则 2.2.1生态优先原则 尊重科学,用专业严谨的态度对水系整治、植物配置、地形改造等做出合理的设计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对水系和水环境做出合理的、贴近自然的处理和有效的整治。合理改造现状地形,充分考虑挖填土方工程量投入的大小,对植物做合理的规则配置。 2.2.2因地适宜原则 结合城市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合理布置主次出入口、停车场、广场、游览交通系统以及其它旅游服务设施。传承历史、展时代风貌、融合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地域文化则是区域民众的共通点。本案规划过程中尊重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客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河洛文化)。 2.2.2经济原则 遵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认真研究土地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做到远近期结合,可经营、可实施、可管理的科学建设体系。一方面,以休闲园区的概念建设公园自身的循环经济体系,达到“以园养园”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以景观环境带动商业旅游,通过景观环境质量的提升,吸引人们的驻留,从而积聚人气,带动商业旅游的开发,提高经营效应。 2.2.3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将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形成园区休闲经济循环体系。 2.2.4人本主义原则 面向游憩活动,解决多功能需求。功能定位是规划设计方案的根本。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公园休闲健身的人本主义理念,将实用与美观两者牢牢结合,创造一个适宜的优美环境。 3.设计定位、构思与结构 3.1设计定位 随着,文化穿、透、掩、映等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强调景观“动”、“静”的有机组合,①燎原文化广场Ⅰ: 通过一组台地主题浮雕广场,和纪念馆形成区域入口景观组团。中心主题雕塑增加空间的生动性,丰富广场文化精神。为到达燎原阁主体建筑提供思想上的沉淀空间。 ②燎原文化广场Ⅱ 广场轴线中心通过台地主题雕塑广场点题,将一号广场和燎原阁有机联系,硬铺地间有序栽植耐践踏几何草坪,并布置LED灯,使广场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