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性能及客户体验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个流程优化切入 谢谢! “系统响应时间”指应用系统从请求发出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所有数据所消耗的时间。 这样,“系统响应时间”加上“呈现时间”,才是完整的用户感受到的响应时间。 用户点击“提交”按钮-》请求被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处理-》服务器返回页面-》浏览器接收服务器的返回并render页面 模糊之处在于最后一个环节:“浏览器接收服务器的返回并render页面”,如果我们坚定的认为“只有当页面完整的显示完成,才是响应时间的结束”,这不会是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对大多数用户来说,看到页面上开始显示数据或是图片,用户就会认为“我已经得到了响应”,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感受到的响应时间实际上是“从请求发出开始,到用户看到页面开始呈现出的内容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那为什么我们不采用“从请求发出开始,到用户看到页面开始呈现出的内容结束”这样一个定义方式呢?关键在于这里涉及到用户的认知行为,带有主观色彩,不完全是客观的标准,因此不适合作为一个需要被度量的性能指标。另一方面,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行为(例如parse的方式和render的方式),如果需要把这些浏览器本身的行为都考虑到性能测试中的话,我们很难为所有的系统建立统一的测试模型——实际上,现在的主流性能测试工具(例如JMeter,LoadRunner,Webload等)都完全不考虑客户端的呈现过程。 * R 网站前端性能分析 ROAD TRAINNING 网站: 论坛:/bbs 主题 Part 1 网站性能的意义 Part 2 外部性能分析工具介绍 Part 3 知名互联网网站当前现状 Part 4 改进建议、意见收集、反馈 速度 VS 功能? 速度与功能,哪个更重要? 网站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 内容再丰富的网站,如果慢到无法访问也是毫无意义的; SEO做的再好的网站,如果搜索蜘蛛抓不到也是白搭; UE设计的再人性化的网站,如果用户连看都看不到也是空谈 网站速度与收入 n500ms20% google n400ms5%~9% yahoo! n100ms1% amazon) 500 ms slower 20% drop in traffic Google 100 ms slower 1% drop in sales Amazon 网站速度与收入 网站性能与收入 Amazon: every 100 ms increase in load time of A decreased sales by 1% . Google:a change in a 10-result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