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庆阳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doc

庆阳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实施方案 (2014-2020)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市建国以来,投资最大,受益农户最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通过一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全市森林面积增加,林草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增加,退耕还林工程成为一项深受干部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惠农工程。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提出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根据省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任务的通知》(甘发改西部(2014)1214号)要求,依据国土资源部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结合庆阳市实际情况,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沟通,编制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习称“陇东”,总面积4067.6万亩,辖庆城、环县、华池、合水、正宁、宁县、镇原7县和西峰区。地形分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黄土丘陵区;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全市水系属黄河流域,河川径流量14.5亿m3,其中自产水径流量7.8亿m3,入境水径流量6.7亿m3。全市年平均气温7.4~9.4℃。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冬寒夏热,年、日差变化大。年均气温地理分布,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全市年总降水量平均为410~640mm。但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年际间和不同地形区域降水差异较大。境内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市地理、气候条件适宜树木生长发育,森林植被起源久远,种类繁多,已经查明的高等植物(限种子植被和厥类植物)有1500多种。森林植被分布主要有阴阳坡之别,垂直带谱极不显著。主要的森林类型有:油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小叶杨林、刺槐林等。常见的人工栽培树种主要有杨树、刺槐、柳树、油松、侧柏、国槐、山杏、臭椿、楸树等。农业植被主要有冬小麦、玉米、高粱、谷、糜、荞麦、水稻、土豆、胡麻、油菜及豆类等。农作物两年三熟,作物种类的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二)社会经济状况 全市下辖7县1区,共涉及116个乡镇,126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64.1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06.07亿元,第一产业80.29亿元,第二产业377.94亿元,第三产业147.84亿元;粮食总产量317900万斤,农民人均粮食产量1387.25斤;人均耕地4.54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8元;财政收入154.2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3.73亿元。 (三)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情况 1999年退耕还林试点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34.0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7.71万亩,荒山造林252.6万亩,封山育林13.7万亩;完成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基本口粮田建设62万亩;沼气池3.6万口,沼气灶0.8万个,节柴灶3.7万个,太阳灶9.5万个,薪炭林26万亩,太阳能热水器1.3万个,户用光伏发电157套;生态移民7594人;后续产业林产品基地28万亩,农产品基地28万亩,暖棚建设23万平方米,养殖小区21个,青贮窖13万立方米;技能培训11万人次,补植补造54万亩。 (四)全市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4067.6万亩,具体为林地面积2057.03万亩,农业用地1040.62万亩,牧业用地351.19万亩,其它用地618.76万亩。在林业用地中,其中有林地1088.87万亩,疏林地56.95万亩,灌木林地70.11万亩,未成林地48.33万亩,苗圃地1.2万亩,无林地790.89万亩。全市共有耕地1040.62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83.68万亩(含基本农田7.73万亩),可退耕还林75.95万亩,需退耕还林75.11万亩;严重沙化耕地92.69万亩(含基本农田6.09万亩),可退耕还林86.6万亩,需退耕还林55.54万亩;重要水源地15-25度耕地71.2万亩(含基本农田14.1万亩),可退耕还林57.1万亩,需退耕还林45.71万亩。 二、编制依据 1、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 2、《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实施细则(试行)》(甘林还函[2004]144号) 3、《全国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GB/T18377-2001) 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西部[2014]1772号) 7、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林业厅、农牧厅、国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