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卷第5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9月 Vol.32.N0.5 JoenalofFastChinaN- lUnive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 tenmber,2000 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 吾 淳 (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上海 200234 摘 要:中国宗教不像扰太教或基份教,其与伦理没有实现充分统一,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 可能有以下这样一些主要原因:(1)中国宗教不曾经过伦理意义的革命;(2)世俗社会承担着更 多的伦理问题;(3)佛教与伦理的疏离;(4)道教与伦理的琉离;(5)功利主义倾向对宗教品质 的严重侵削。 关键词:中国;宗教伦理:薄弱 在犹太教与基督教那里,宗教与伦理实现了统一。并且我们也已经知道,这种宗教与伦 理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宗教与巫术分离的过程。这样一种状况使得宗教承担起了伦理问 题。对此,坎默这样说道: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是 道‘德’宗教— 即,他们用道德概念而 不是迷信 (崇拜)或灵知 (知识)概念来定义神人关系”.我“们的祟拜和神学的重要性仅仅 在于对我们道德生活的帮助”①。如此一来,伦理或道德便构成了犹太教与基督教这样一些 宗教的精神所在,就象斯特伦所说:在“西方主要的有神论传统里,人们要在道德生活中体 现真正的精神”②。 相反,在中国,我们难以看到那种神对人道德生活的一以贯之的严格规定,难以看到那 种由先知的生活与教导所昭示的道德示范,换言之,难以看到那种具有超凡或普世意义的道 德理想或准则,即难以看到伦理在宗教生活中所拥有的高尚权利与地位。总之,在中国,宗 教与伦理是疏离的。不过,比较中东地区的宗教 ,或许以下这样一种表述要更为准确一些, 即中国的宗教与伦理没有实现充分统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宗教与伦理的疏离,或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宗教与伦理没有实现充分统一呢?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初步考察。 一、中国宗教不曾经过伦理革命 中国宗教首先一个重要特点是不曾经过伦理革命。 商周时期的宗教生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即祭祀与占卜,而这正是崇拜与巫术的 具体体现。其中占 卜在于 “同”,而祭祀则在于 “求”。例如:帝“令雨足年;贞,帝令雨弗 足其年”p,,.丙辰 卜,丁巳又岁于大丁,不雨,其雨”④。这些即是占卜或 “问’,。又如:求“ 年于河,燎三牢,沉三牛心, 大“吉,五牢。吉,册人,大吉’,⑥。这些即是祭祀或 “求”。 但无论是占 卜(“问”).还是祭祀 (“求,,),都表明了人对于一种冥冥中的力量的依赖.只 收稿 日期:2000年6月21白 20 是前者表现为探询、询问,后者表现为祈求、求告。而探询、询问或祈求、求告实际上就意 味着问者、求者与被问者、被求者之间有所沟通.并且这沟通要有专人来负责。对此,张光 直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许多仪式、宗教思想和行为的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这种 世界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沟通。进行沟通的人物就是中国古代的巫现。’,⑦ 商周以降,国家在宗教生活中的地盘相对缩小,此类祭祀活动已经流于形式。值得注意 的倒是,这一时期巫术在民间或社会的流散与蔓延,这种情形颇类似于 《国语 ·楚语》所描 述撷顶时代之情景:“民神杂揉,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以汉代为例,如 史《 记》中有 《日者》、龟《策》等传;《汉书》中有 数《术》、《方技》等略;《后汉书》中亦有 《方术列传》,巫术于此纷陈杂列。而巫术的流散便意味着巫术的失控,这无疑给巫术自身的 发展提供了十分理想和广阔的空间。正是在这种十分理想和广阔空间中的自由与自在的发 展,最终也就导致了中国巫术那自然与必然的繁荣。且看一下后世所用巫术之种种样式与名 称,如:占星、望云省气、择日、风角、式法、七政、元气、挺专、须臾、孤虚、龟 卜、笠 占、逢占、占梦、厌劫、蛊术、祠镶、面相、骨相、星命、八字、太乙、六壬、奇门遁甲、 扶乱、建除、丛辰、堪舆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值得指出的是:这样一种宗教生活 (即占 卜加祭礼,也即巫术加崇拜)大致就是整个古 代 (甚至包括近代与当代)中国人的宗教生活 (佛教的传人给中国人的宗教生活注进了新的 因素,但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