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记忆的载体和重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特色.docVIP

民族记忆的载体和重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特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记忆的载体和重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特色 【摘 要】 广西博物馆建馆以来,在藏品和展览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随着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广西博物馆在展览方面将有大的调整和改造。延续特点又有所创新发展,是广西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博物馆 文物苑 馆苑结合 文化产业 【作 者】 吴伟峰 研究馆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是一家省(自治区)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坐落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主体建筑陈列大楼,是一座具有壮族干栏式建筑特点的长方体大型建筑,集陈列展览和业务办公于一体,一至三楼用于陈列展览,四楼用于办公。陈列大楼后面,是一块24000平方米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物苑。整个博物馆用地总面积为32757.8平方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前身是1934年在南宁创立的广西省立博物馆。当时已初具规模,有固定的馆舍,文物藏品达2万多件,还有大量的石刻拓片和各种新旧图书资料,并举办过各种展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广西省立博物馆几度搬迁,处于风雨飘摇、举步维艰之中,文物损失严重,馆名也多次更改。直到新中国成立,广西的文博事业才得到复苏。经过多年筹备,1956年5月1日,广西省博物馆大楼竣工,宣告重建工作完成。1958年3月,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省博物馆遂改为现名。 展示的内容 1978年新的陈列大楼建成以来,本馆先后举办了《广西历史文物陈列》、《广西革命文物陈列》、《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历史陈列》、《古代铜鼓陈列》、《文莱苏丹龙辇陈列》等基本陈列。此外,还经常举办临时性的专题展览。民族文物苑作为民族民俗展览向室外的延伸和扩展,建有铜鼓群雕,有壮、瑶、苗、侗等民族的民居和代表性建筑,辅以生产、生活用品原状陈列和民族风味小吃,节假日还组织传统工艺和民族民间文艺表演。除了在本馆举办陈列展览外,还多次赴国外以及国内的一些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或引进国外及国内的展览到本馆展出,以此促进文化交流。古代铜鼓陈列和广西民族民俗展览是广西博物馆目前的基本的陈列展示,广西是古代铜鼓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铜鼓遗存丰富,种类齐全,因此,本馆得以成为世界上收藏铜鼓最多的博物馆,铜鼓藏品达360多面。其中,一面北流型铜鼓面径达165厘米,重299公斤,被誉为“铜鼓之王”。因而铜鼓是广西博物馆的特色,陈列展览很吸引人。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包括室内的陈列展览和室外的民居展示、传统工艺表演等。室内的陈列于1987年完成,1998年又做了大的修改。展览以大量的民族文物和图片,反映了居住在广西的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壮族主要介绍了壮锦、三月三歌节、人生礼仪、制陶工艺等方面的内容。瑶族部分有服饰、渔猎、石牌、婚姻、盘王节和达努节等。苗族能歌善舞,尤喜跳芦笙舞,妇女擅长蜡染、刺绣、织锦,这些内容都有反映。侗族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织锦典雅大方;“抢花炮”、“斗牛”等节日风情浓郁;昔日“款制”也可看到。仫佬族有服饰、地炉、煤矸石陶器、依饭节等展示。毛南族有“毛南菜牛”、编织花竹帽、石雕、傩面具等。回族介绍了阿訇服装、桂林古清真大寺、古兰经书、洗礼工具等方面的情况。京族着重介绍“唱哈节”、渔业工具和特点鲜明的妇女服饰。水族部分展示了姑娘服装、马尾绣背带、豆浆画、水书、水历和“端节”这一宗教祭祀活动。彝族重点展示黑彝、红彝、白彝服饰和纪念祖先光辉业绩的“跳弓节”活动图片和实物。仡佬族有妇女服饰、“八音”乐器、“拜树节”等内容。室外的展示名称为广西民族文物苑,这是广西博物馆的最大特色。民族文物苑在博物馆南边,1982年开始规划,于1988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40余亩,是广西民族民俗展览的室外延伸和扩展,主要陈列极富地方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建筑原件,如壮族干栏、瑶族竹楼、苗族吊脚楼、侗族风雨桥和鼓楼、毛南族民居,以及寨门、戏台、民族手工作坊、铜鼓群雕和铜马、铜镇塑像等。建筑周围配以石林、水池和珍贵树种。民居内辅以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民族工艺品陈列。手工作坊可进行现场表演。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里,戏台上演出民族歌舞,树林深处有山歌对唱,苗楼内设有民族风味餐厅,可品尝到广西风味独特的小吃和一系列民族菜肴。 二、展示的特点 内外结合,动静相辅,是广西博物馆展览的一大特点。民族文物与历史文物有所不同,民族文物和文化有很多是现在进行式,是少数民族正在使用的东西,与之相关的环境也是感受得到的。民族文化中也包含了一些大型的、室内难以展出的、以及一些传统的技术等。传统的展览,展品相对来说处在一个静态的环境中,观众对展示的内容隔着一层东西,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而广西博物馆民族民俗展览在考虑民族文化的特色时,将部分民族文

文档评论(0)

nhdx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