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概况来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概况来源.doc

艾灸疗法临床研究概况来源 董洪英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近5年来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概括,旨在反映艾灸疗法研究的进展和最新水平,为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主题词] 艾灸 综述 艾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早在《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医学入门》亦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论述,说明灸疗法具有独特功效。笔者就近5年来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研究 1.1 内科病症 (1)肺系病症,方氏[1]观察了雀啄灸(肺俞、大椎、定喘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RCD及IgG,IgE的影响,以探讨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内在机制,治疗组治疗前RBC-IF,IgG,IgE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其中IgG,IgE接近正常水平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网。吴氏[2]隔姜灸神阙治疗支气管哮喘,灸治后复检T3,T4,T4/T8值及NK细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赵氏[3]进行了隔蒜灸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灸治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得到纠正,表现为OKT4(HT)细胞数量增多,OKT4/OKT8异常比值纠正,IL-2及NK细胞活性增强。张氏[4]对大学生肺俞、尺泽施以温和灸,研究艾灸对正常人肺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灸后实验组的肺活量明显增加。 (2)心脑系统病症,曹氏[5]等进行了“隔药灸改善心肌缺血及对甲皱微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用自制药饼贴敷至阳穴,并施以艾灸治疗心肌缺血,结果显示本疗法对改善缺血有较好疗效,同时大部分患者甲皱微循环指标有明显改善。任氏[6]用清艾灸条温和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获满意疗效。梁氏[7]等运用直接灸治疗虚证头痛,肾虚者,先用艾条温和灸命门10分钟;气血亏虚者,则先温和艾中脘穴10分钟;然后于百会、囟会处施麦粒灸,并酌情配以针刺心、肝、脾、肾等背俞穴,疗效满意。 (3)消化系统病症,王氏[8]等观察了麦粒灸(天枢、脾俞、阴陵泉、足三里、百会)对脾虚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提高脾虚泄泻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D4值,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CD8值和血清SIgA含量,且疗效与常规中药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肖氏[9]用自拟扶正健脾药饼(黄芪、川芎、党参、白术等)施艾炷灸(足三里、关元、中脘、血海),并与单纯饼(淀粉制成)灸组对照,临床观察证明,其确有改善脾虚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纯饼灸组。方氏[10]等临床研究了艾灸双侧足三里对胃溃疡患者血浆cAMP的影响,艾灸治疗后血浆cAMP恢复到正常水平。高氏[11]在神阙穴敷自制健脾软膏加灸治疗病毒性乙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硬化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王氏[12]等研究了艾灸大椎、神阙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仅可显著地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使糖尿病人的空腹及糖刺激后血中C肽及胰岛素均增加,而且胰高糖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抑制了α细胞的分泌,使病情得以改善。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育网 (4)泌尿系统病症,王氏[13]等的“隔药灸结合血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显示;肌酐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神疲、乏力、腰酸等症状有明显改善,部分患者24小时尿量增加,提高了透析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蒋氏[14]在肾气不足型遗尿患者的关元、命门穴作隔药饼灸,并与中药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隔药饼灸组优于中药对照组。 (5)胶原性疾病,王氏[15]等间接灸(附子饼或姜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与青霉胺组对照,间接灸组疗效略高于青霉胺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血红蛋白、粘蛋白等临床指标观察,间接灸治疗后有较明显改善。刘氏[16]等采用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后血浆亮脑啡肽、白介素Ⅱ、NK细胞活性均有显著性变化,且与疗效呈正相关。崇氏[17]等用督灸(于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灸并使之发泡)治疗疑难病强直性脊柱炎,结果显示,病人免疫机能亢进者,督灸后呈下降趋势;免疫机能低下者,督灸后呈上升趋势,并且炎性指标的改善也与上述变化同步。表明具有调整病体趋向平衡的双向调整趋势。张氏[18]的“艾灸(大椎、曲池、阴陵泉、丰隆)对风湿性疾病降血沉的临床观察”表明,本疗法可明显地控制血沉增速,使之下降,症状消失。 此外,姚氏[19]、王氏[20]分别对隔姜灸、艾条温和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均有升提白细胞的作用,且治疗组作用明显,对改善临床症状亦有较好效果。为临床化疗患者再次用药提供了机会,但其机理不太明确,有待于深入研究。 1.2 皮外科病症 战氏[21]以艾条悬灸患处治疗皮肤表浅溃疡,一般创面经2次治疗(每次20~30分钟)即可明显好转,3~5天可愈,最多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