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胡 滨
教语文到底教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曾在名牌师范院校问过应聘的中文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在向全国招聘语文教师的考场上问过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说教语言文字的,有说教文章文学的,有说教语修逻文的,有说教听说读写的……据我了解,这个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头脑中是模糊不清的。教小说,就讲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和人物”;教散文,就讲“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教新闻,就讲“倒三角”的结构特点,教论述文,就讲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文言文,就讲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总的一句话,要么教语文知识,要么教文章做法,要么教精神品德。新课程实施以来,更有一批“弄潮儿”什么都不教,尽在瞎胡闹:一会儿表演,一会儿探究,一会儿让理科教师进语文课堂,一会儿让学生充当法官审判课文中人物。
这样做的结果,或者极大毁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或者“种他人田荒自家地”,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培养,语文教学屡遭诟病就不足为怪了。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教文学作品,就学习文中语言的生动形象;教实用文,就学习文中语言的客观朴实;教论述文,就学习文中语言的准确严密。教文言文,就学习古人用语的精炼简洁。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写作的技巧,欣赏篇章的精妙;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积累知识,积淀语感,训练思维,熏陶情感。
我们把这样的语文教学,称为“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2007年第10期刊登朱学坤先生《语文:话语重建与传统回归》,作者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言和意的统一”, “这是对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准确揭示,是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言语表达的理想境界。”“所谓语文,就是探究言和意的内在关系以及生成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在此之前,李维鼎先生提出过“言意互转论”(《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虽然对他们的一些论述不完全赞同,但他们从我国传统的文论中汲取了有益资源,来诠释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是最恰当不过的。用“言意统一”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很有现实意义。
我认为,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存在两大硬伤:言不及意和“得意忘言”。
言不及意,就是只教语文知识,只教写作方法。离开语境学词语,不顾情景讲修辞,抛弃主旨谈技巧。课堂上,学生抄了不少生字词,记了不少写景抒情的妙句,也背了不少诸如“开门见山”、“托物言志”之类的作文法则,却总是不知这些佳词妙句“佳”在哪里,妙在何方,总是不知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妙招用在什么地方才好。譬如学习《荷塘月色》,“蓊蓊郁郁”、“ 羞涩”、“倩影”等等这样的词语是要知道读音和释义的,比喻、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是要讲的,还有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是要记住的。至于为什么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不用行不行?这样的景和这样的情有什么关系?一概不管。
“得意忘言”是另一种教学状态。课堂上大讲中心思想、情感主旨,离开语言架空分析。于是乎,学过《项脊轩志》,记住了归有光借家庭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却不记得文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等赞美书房的佳词,不记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等动情的妙句。学过《水调歌头?????游泳》,记得诗人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业绩,却忘了“极目楚天舒”中的一个“舒”字,不仅是写天空的开阔,更是诗人心情舒畅的表现;“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个“飞”字,写尽了大桥的雄伟气势。
当然还有“无言无意”的教学,那是一些闹剧,不及一提。
“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课文作者是用怎样的“言”,去表达怎样的“意”。
2006年9月7日上午,第22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看望师生,并和五年级学生一起上课。:“”我认为这是对“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具体的精辟的阐释。
学《谏太宗十思疏》,在了解了文章是一位大臣向皇帝提意见的大意后,在课堂上更多的让学生学习这位大臣是用怎样的语言敢于向地位至高无上的人君进谏的。于是,话题从何切入,“十思”何时提出,对偶的用词,排比的句子,骈文的特点,这些属于语言范畴的,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魏征的耿耿忠心;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品德得到熏陶,精神得到提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思维品质得到锻炼……
学《宝玉挨打》,在了解了节选部分的前后情节和节选部分主要表现宝玉与父亲贾政两代人的思想矛盾和性格冲突后,在课堂上重点学习情节的巧妙安排、人物语言的个性特点、各种描写的精彩绝伦。同样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宝玉反抗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性格,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