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园林的成熟期(二)续颐和园.pptVIP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六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续) 4、离宫御苑—清漪园(颐和园) 明代建有好山园,山名瓮山,水称瓮山泊,也称西湖。 乾隆十五年为祝母寿而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于山巅建佛香阁,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泊改称昆明湖,并筑堤围地,扩展湖面,建成大规模的皇家园林,称为清漪园。 1860年遭到英法侵略军的严重破坏,1884年慈喜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600万两白银重建,供其“颐养太和”。改名为颐和园。 万寿山前山的中央建筑群 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前山的中轴线上,殿内设宝座、围屏和宫扇等。殿前有排云门与二宫门,两边分列四座配殿。正殿两侧有耳殿二十一间。全部用黄琉璃瓦盖顶,是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 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贺寿时,就在此殿接受贺拜。 中央建筑群的中部是倚山而筑的石砌高台,平面方形。石台上原建一座九层佛塔“大报恩延寿塔”,后拆除改建一座木构阁楼——佛香阁。 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平面八角形,高36余米,3层楼、4层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它巍然雄踞山半,攒尖宝顶超过山脊,显得气宇轩昂、凌驾一切,成为整个前山前湖景区的构图中心。 沿着昆明湖,东起于乐寿堂,西到前山的最西端,建了一条728米的长廊。它像一条纽带把前山上下的各组建筑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各组建筑中的大过道,可以在这里漫步,或坐在栏杆上欣赏远近建筑和大自然的景色。 长廊建筑本身在一定距离内又布置了亭子或者通到临湖的轩榭,把它分成有节奏的段落,又蜿蜒曲折。 长廊把万寿山与昆明湖联系在一起,既起到空间分割的作用,又有使园林空间有机过渡的作用,丰富了空间的变化与层次。 南湖岛 位于昆明湖东南部,占地一公顷多,以青白石雕栏围护。是帝后赏月的地方。 十七孔桥 是连接东岸廓如亭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桥长150米,宽8米,由17阁孔券组成,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十七孔桥建于乾隆时代,仿照北京的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 桥的望柱上有544只不同神态的石狮,让人联想到“卢沟桥石狮数不清”的民谣。 西堤 (The West Causeway)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区、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 西堤风光 位于后湖两岸,是仿苏州水乡以水当街、以岸作市的买卖街。苏州街全长约300米,原有各式店铺数十家,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店员均由太监、宫女扮装。1987年,仿照苏州街原样进行了修建。 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始建于乾隆16年,原名惠山园,是模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之园。此园小巧玲珑,结构精致,四季有景,妙趣横生。 公元1811年重建,嘉庆皇帝“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改名为谐趣园。 谐趣园欣赏 “知鱼”二字来自东周战国时两个哲学家庄子和惠子在水池边的一段辩语: 庄子:鱼儿在水中来去从容,多么快活。 惠子:你不是鱼儿,怎么知道鱼儿游得快活呢? 庄子: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快活呢? 惠子:我不是你,故不知你,而你非鱼,你也不了解鱼之了。 庄子:你问我怎么知道鱼之乐,既然知道我不了解鱼之乐,何必还要再问我? 谐趣园造园分析 公元1811年(嘉靖16年),改园名为“谐趣园”,并在水池的北岸加建“涵远堂”,面阔五间带周围廊,以其巨大的体量成为园内的主要建筑物。 谐趣园的建筑比重增大。对比下,水体和园林的空间的尺度感变小。 池北岸的假山全部被殿堂亭廊遮挡,破坏了惠山园时期山水紧密结合的布局,把原来以山水林泉取胜的自然环境,变为建筑密度较大、较封闭的建筑庭院空间。 2)园子中存在两条轴线: 主轴线——纵贯南北,自涵远堂至饮绿亭 次轴线——东西向,自入口宫门至洗秋轩 由于两条轴线的存在,建筑有序安排,并不觉得散乱。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并不仅局限于园林本身,而且还着眼于西北郊全局、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大环境来作出通盘考虑。 首先考虑与西邻静明园的关系。 其次,把清漪园考虑进“三山五园”的大环境。 “三山五园”中,清漪园最晚建成。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又构成一条东西向中轴线,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点。 这个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串缀为一个整体的园林集群;在这个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