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 第十一章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
差异及谈判风格
【学习要点及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含义、
特征和要求,特别是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
要影响,注意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尊重不同种族、不
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伙伴,掌握世界各地商人的谈判
风格和特点。
【引导案例】
参见教材P274
(案例来源:于博远. 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第一节 国际商务谈判的含义、特征和要求
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特别是进入
21世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更加
多元化,不论是进行国际间的货物买
卖、技术引进、劳务合作,还是合资
建厂,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中外双方进
行业务磋商以求达成协议,因此,我
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国际商
务谈判。
4 一、国际商务谈判的含义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
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达成某笔交易,彼此通过信息交流,就交
易的各项要件进行协商的行为过程。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商务理论的主要内容,更是国内商务
谈判的延伸和发展。
可以这样说,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在对外经贸活动中普遍存在
的、用于解决不同国家的商业机构之间不可避免的利害冲突,实
现共同利益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由于谈判双方的立场不同,所追求的具体目标也各异,因此,谈
判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利害冲突和矛盾。正是这种冲突,才使谈判
成为必要。而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正是谈判人员所承担的
任务。一项谈判能否取得成功,在于参加谈判的双方能否通过各
种不同的讨价还价的方式或手段往返折中,最后取得妥协,得出
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的结果。这就要求参加谈判的人员
要具备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
力,既有远见卓识,又能适时而动,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
以,谈判本身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而运用本身则是一种艺
5 二、国际商务谈判的特征
1. 较强的政策性
2. 国际性
3. 风险性
4. 影响谈判的因素复杂多样
5. 谈判的内容广泛复杂
6 三、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要求
1. 树立正确的国际商务谈判意识
2. 做好国际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
3. 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差异
4. 熟悉国家政策、国际公约和国
际惯例
5. 具备良好的外语技能
7
第二节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
行为的影响集中反映在三个
层面上:语言及非语言行
为、价值观和思维决策过
程。
8
一、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与国际商务谈判行为
语言技能,特别是外语技能是国际商务谈判的一个重要工具,
其差异性是最直观明了的。解决语言差异问题的方法也很简
单,如雇用一位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模拟谈判研
究表明,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在各种文化中具有较高的
相似性。
非语言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往往较为隐蔽,难以被意识到。不
同文化间存在着交流技巧的差异,如沉默时段、插话次数和凝
视时间差异。在商务谈判中,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
式发出或接受大量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
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及非语言行为之间的差异很复杂。就
日本、巴西和法国文化而言,日本商人的相互交流风格是最有
礼貌的,较多地采用正面的承诺、推荐和保证,而较少采用威
胁、命令和警告性言论。
9
二、价值观差异与国际商务谈判行为
各国商务文化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其根本原
因就在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国际商务谈判中
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1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2章战略人力资源管理.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3章工作分析.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4章人力资源规划.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6章绩效管理.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7章培训与开发.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8章薪酬管理.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9章工作-家庭平衡.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10章劳动关系.pdf
-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教学配套课件杨河清第11章职业安全与健康.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