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处理前后厌氧条件下的生物成气实验模拟研究.pdf
预处理前后厌氧条件下的生物成气实验模拟研究
韩作颖
(河南理工大学 454003 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048204)
【摘 要】为了模拟生物成气过程以及对比经过兼性好氧微生物预处 之后对样品进行过滤,过滤后在用超纯水反复冲洗,当其PH
理后的煤样产气过程是否发生了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加入培养基用以 值接近7 的时候,停止冲洗,将样品烘干。
提高体系中产甲烷菌的活性。 这一主旨对于如何改善体系中营养物质 其次,在实验中加入了经过硝酸预处理的煤样作为对比。 具
平衡,促进菌群良性生长具有指导意义。 体处理的方法如下:取用同一批次的煤样将其粉碎,选取50 目煤
【关键词】厌氧条件;生物成气;培养基 粉,密封保存。 按煤粉:硝酸= 1:5 的量,用4mol/L 的硝酸对所得煤
引言 粉进行氧化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本次实验采用的煤样是山阴矿的长焰煤煤样,以矿井水为菌 (1)用浓硝酸配制4mol/L 的硝酸若干;(2 )硝酸氧化预处理:
种模拟生物成气的过程,在前人已经成熟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 用4mol/L 的硝酸浸泡煤粉,3d 以后真空抽滤,超纯水冲洗,直至滤
发现,整个生物成气是一个混合菌种共同作用的过程,其关键步骤 液pH 值接近7 为止,烘干备用;
在于煤中是否含有适合微生物代谢所需要的物质,而煤的变质程 2.3预处理后产气实验
度越高,微生物能够利用的物质越少,鉴于此,实验中采用山阴矿 按照下列所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装置组装、煤样、矿井的分装
的长焰煤作为实验的生气底物。 实验过程中同时记录下关于反应 以及培养基的配制。 编号1 :1 号煤样+ 矿井水+ 培养基;编号Ⅱ:
体系中pH 值、产气量、气体组分以及小分子酸的变化情况,为下 1 号煤样+ 矿井水;编号Ⅲ:2 号煤样+ 矿井水+ 培养基;编号Ⅳ:2
一步实验作前期的准备 号煤样+ 矿井水;编号Ⅴ:3 号煤样+ 矿井水+ 培养基;编号VI :3
1、实验材料 号煤样+ 矿井水。
1.1培养基的配制 3、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培养基分为三个部分: 3.1产气量
(一)微量元素的配制 通过两个多月的观察记录,对同一温度反应体系产气量的分
微量元素TraceElementSolution(L)每1L 超纯水中具体加入的量 析如下:
如下:10ml25% HCl;1.5gFeCl2.4H2O;70mgZnCl2 ;100mgMnCl2.4H2O; 从图中1 我们可以看出5c ,也就是矿井水加入培养基后最早
6mgH3BO3 ;190mgCoCl2.6H2O;2mgCuCl2.2H2O ;24mgNiCl2.2H2O ; 开始产气,但在产气一个月后,产气量基本停止,而4c 及比5c 多
36mgNaMoO4.2H2O ;0.1ugNa2SeO3 ;10mgAlK(SO4)2。配制好这些微 加入煤的反应体系,一直保持高速产气趋势。 3c 产气速率比较平
量元素之后,用移液枪取10ml 加入新配制的1L 超纯水中。
(二)维生素的配制
WolinsVitamins(L) :2mg(生物素);2mg (叶酸);10mg(盐酸吡哆
辛VB6 );o5mg(核黄素);5mg 硫胺素B1 ;5mg 烟酸;5mg 泛酸钙;0.
1mgB12 ;5mg 硫辛酸;5mg 对氨基苯甲酸,配制好维生素溶液以后
取1ml 加入到1L 超纯水中。
(三)常量物质的配制(L):
o1. 8gNH4Cl; 0. 4gMgCl2 ; 2. 9gK2HPO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