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加臭氧水中胶体颗粒性状变化的探究.pdfVIP

预加臭氧水中胶体颗粒性状变化的探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5年年会 预加臭氧水中胶体颗粒性状变化研究 张元佳.张玉先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摘要s通过预臭氧与预氯化两种工艺对黄浦江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比较在絮凝初始阶段胶体颗 粒的性状,采用电子显微镜记录颗粒照片,结合分形理论分析,据此:确定了最佳的臭氧投加量 和有效氯含量;并在最佳状态下,经预臭氧作用后聚结形成的胶体颗粒与经预氯化处理的相比, 粒径大,密实程度高,结构形态更适宜于后续的絮凝与沉淀。预臭氧比预氯化更有助凝的优势。 关键词:胶体颗粒,电子显微镜。分形理论,臭氧预氧化,预氯化 on Researchcolloidal and particles’conformationproperties OZOne pretreateaby Yuxian ZhangYuanjia,Zhang scienceand ofenvironmental (Department 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 Abstract:Pretreatmentfortherawwaterof Riveris 01 Huangeuusuallyaccomplishedthroughprenzenation contraststhe withthe in ofthe prochiorinationprocesses.Thisexperiment prenzonationprechlorinationrespect conformationand ofcolloidal atthe oftheflocculation.Thefiactal is properties particlesbeginning theoryapplied forthe ofthe takenelectron observationand analysisparticlephotos by microscope.Theexperimental photos show isa of ozone andan chlorine colloidal that:There rangeoptimumusage optimum usage.The particles havethe andbetterconformationfittOflocculationandsediment preozonidedlargerdiameter,thehigherdensity than particlespreehlorided. word:Colloidal Key particle,Electronmicroscope,Fractaltheory,Preozonation,Prechlorination 0引言 饮用水水源污染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自来水厂在常规工艺前采用了预氧化处理。目前 较多采用的是预氯化工艺,不可避免会产生氯化消毒副产物,并对于生物活性碳的后续工艺 有抑制作用,今提出的预臭氧工艺则没有上述两种弊端。很多研究是从有机物、色嗅、铁锰 等的去除效果着手的【11,本文则将预氯化作为预臭氧的对比,研究两种预处理措施后的水中 胶体颗粒性状特性,来确定最适投加量,并对其在絮凝初始阶段所起的作用与对后续工艺的 影响进行分析。 1试验简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