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坐班教授”的教学与科研.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位“坐班教授”的教学与科研.doc

一位“坐班教授”的教学与科研 ——记校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副所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宪录 人物档案:曾宪录,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我校遗传与细胞研究所副所长。1978年考入我校;1985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5年,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在瑞士洛桑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9月至12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3年2月至5月,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现兼任吉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理事。2006年被评为第九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早上七点到办公室,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到家,这是生命科学学院曾宪录教授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曾老师的办公室就在实验室旁边,每天他都会来实验室转几圈儿,实验中出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在曾老师的学生眼里,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坐班教授”。 “我已经养成习惯了。只要没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实验室呆着,有时候从外面办事回来也要到办公室看看再回家,要不心里就像落了一件事似的。”提到“坐班教授”这个词,曾宪录教授笑着解释到。“工作24年来,我最愿意待的地方还是实验室。这样可以与学生、与科研近距离地接触,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注重思维拓展的教学理念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很前沿、很难懂的课程,但曾老师总是把它讲得深入浅出。最爱看曾老师做的课件,特别生动形象。”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梁靖这样评价曾宪录教授为本科生开设的“细胞生物学”课程。从教24年来,曾宪录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过“植物形态解剖学”、“孢子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学野外实习”、“大型真菌分类和培养”等理论和实验课。近年来,作为“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曾宪录教授先后为2002级到2007级本科生讲授过该课程。同时,他还为研究生开设了“细胞粘附分子专题”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结构与基因转录调控”、“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黏附分子与细胞信号转导”等课程。无论什么课,曾宪录教授都讲得很“努力”。“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以前没什么多媒体设备,对多媒体教学也不太要求,而现在,尤其是我讲的‘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需要大量直观的图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以,每节课前都要花几个小时做课件。而且,这个学科发展得很快,教材常常滞后,这就需要找很多课外的、最新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拓展他们的思维。” 曾宪录教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每节课后,总有很多同学把曾老师围在中间,向他问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展式教学使同学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了,学习兴趣也更高了,大家都“爱”上了“细胞生物学”这门课。 然而,同学们不知道的是,“细胞生物学”的课程体系正是在曾宪录教授的手中不断完善的。为了这门课程的建设,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作为这门课程负责人,曾宪录教授负责组建了“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这个教学团队的11名成员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他还负责组织了这门课的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改革了实验课原有的教学体系。课程除“细胞生物学”理论课外,还包括“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生命科学导论”、“基因工程原理”、“生命科学进展”等。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教材。“目前,我正和黄百渠教授一起负责组织编写《细胞生物学简明教程》和《细胞生物学实验》两套教材,计划于2009年底前出版,”曾宪录教授说。 为了辅助学生学好这门前沿科学,曾宪录教授还负责建设了“细胞生物学”网站,大量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在这个网站上,不仅能看到老师的课件、一些最新的参考资料,还能与同学就有些问题进行在线交流。这对于我们做研究非常有用。”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石峰说。 “怕”老师与“不怕”老师 “我想我的学生都怕我。”曾宪录教授说,“因为我总找他们谈话,问他们实验进展情况。”曾宪录教授每天都要“巡视”实验室,在“巡视”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实验情况,发现问题会直接提出来,不留什么情面。“因此,学生可能很怕见到我,所以他们并不主动来办公室找我谈话。” 然而,学生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在实验中曾老师对我们要求的确很严格,但也很和蔼,来实验室和我们交流也好,定期找我们谈话,指出我们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好,他都是以鼓励为主,常说的就是‘能怎样怎样做就更好了’。老师还会经常告诉我们这个学科在国际上的最新进展,不断提点我们,所以我们并不怕他。对于曾老师,我想更多的是一种尊敬。”已跟随曾宪录教授读了两年硕士的2009级博士研究生王瑞飞这样说到。 “怕”与“不怕”实际上体现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正是曾宪录教授多年来勤勉教学、为人师表的结果。他经常说:“要求学生做到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