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新进教工岗前培训开班典礼发言.doc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新进教工岗前培训开班典礼发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新进教工岗前培训开班典礼发言.doc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新进教工岗前培训开班典礼发言 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虞建华教授(文学研究院) 祝贺欢迎加入我们的教师队伍。我认为你们找到了可以相守一辈子的很好的工作。这是一个让人尊重的职业,与我们打交道的不是机器、报表、函电,而是人,是充满期望、理想和朝气的青年人。与年轻人打交道,在他们人生旅途中重要的塑型阶段相伴一程,助推一把,刻下我们的印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又是一个走在开放中国的前沿、在全球化语境中能够起到特殊桥梁作用的高校。记得1976年我毕业留校当教师,与著名的李观仪教授同一个办公室。她问我是否喜欢教师的职业,我说“喜欢”。当时她相当吃惊的,说青年教师中第一个听到这么说。那是1976年,文革余毒犹存,“臭老九”的地位为人不屑,连工资也低于普通职员。但我始终没有后悔过,“从一而终”,越来越庆幸自己获得的这样的工作机会,在近40年中见证了高教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教师地位的变化,也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满足。今非昔比,今天的高校教职是让人羡慕和景仰的,但同时,时代也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对我们新教师的加盟表示祝贺的同时,我有几点想法希望与在座的交流一下。 当教师要有职业自觉。 我有时在与人交谈中会被问及职业:“哪里高就?”“大学当老师。”“舒服啊,一星期没几小时工作。” 我不会与他们争辩,但心里知道,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是“一星期没几小时休息”。——不怪他们,不是圈内人,而且寒暑假、非坐班工作制,没有人掐着表考勤你的上下班时间,没有量化的质量检验条文,容易让人误解。教师要用大量时间铺垫,才能出场。有人说一小时的课要有至少4小时的准备付出,有的认为要更多。事实上,真正上好一堂课,需要长年的付出,要在将你的语言积累、文化视野、思辨能力浸润在其中。而且,我们有很多监督人员,除了院系和教务部门,学生们众目睽睽的眼睛,在注视着你的一言一行,审视这你的工作能力、水平、态度、责任心,一切都会得到他们或褒或贬的评说,形成舆论。在高校,谁也逃脱不了舆论的监督。还有评师网,你可以看到学生对你的拥戴和赞美,也可能看到他们的微词,在彬彬有礼的肯定后由“但是”带出的语带不屑的评述。我们的工作具有弹性,但这一份自由是沉甸甸的。我们的“产品”是承担着国家发展重任的年轻一代,除了业务能力之外,高尚道德素养、积极人生态度、理解包容心怀的培养,都是我们份内的工作。对待这样的职业,我们更需要一种自觉意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需要更多的勤勤恳恳的付出,这是上好课的必须,也是做人的示范。 当教师要有持久学习的习惯。 教师职业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施教永远有提升的空间。由于教师稀缺,我大学一毕业就走上教岗,自己的文化视野和业务水平非常有限,回想起来总有“误人子弟”的内疚。但我相信当时我是非常投入的,学生们也包容了我的不足,也给我不低的评价。高等教育非同职业教育,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全面提高包括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不是简单地传授技能,不是师傅带徒弟。有人对国外一些著名高校的学生培养宗旨做过调查,发现其他素质方面各有侧重,唯一共有的就是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虽然表述有所不同:critical thinking, analytical intelligence, intellectual curiosity等等。如果以此为学生培养的第一要旨,那么 当然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这样的能力。可以这么说,高校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以及教师的学术素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比教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为重要。一个大学教师必须在自己任教的领域有所钻研,不断阅读进取,不断思考辨析,并以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视野影响学生。应该说,当大学教师不受八小时工作时间的限制,也不受周末周日、学期假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在学习、思考、观察、发现,随时随地都在报刊、网络、与他人的交流中撷取。我自己的感觉是,不是我“学成”之后开始当教师,而是当教师的过程中进行了我的主要的学习。当大学教师从来就不是一个悠闲的职业,这个职业具有挑战性,不进则退,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更新,不断“输入”,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这是当高校教师的艰辛所在,也是乐趣所在。 当教师需要“教”“研”相长。 一些青年教师常常面临着这样的矛盾:投身于教学就很难有科研的时间,感到教学和科研难以兼顾,压力很大。但科研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不是锦上添花的部分,而是高等院校教师职业的组成部分。高校既是一个教学机构,又是一个科研机构,高校的性质决定了一个胜任的教师应该是“双能”的。高校教师不能对科研“敬而远之”。国外高校一直有“publish or perish”之说——要么拿出著作或发表论文,要么别在高校干——压力比国内更大。既然很多人可以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做出成绩,我们通过努力应该也能做到。对于很多外语教师来说,最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