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海峡两岸客家文化寻根夏令营排程.docVIP

嘉应学院海峡两岸客家文化寻根夏令营排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應學院海峽兩岸客家文化尋根夏令營排程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7月8日 16:00—17:30 嘉應學院亮湖樓 報到 7月9日 8:30—8:40 8:40—9:00 9:00—9:30 9:30—10:00 10:00—11:30 11:30—12:30 13:00—14:30 亮湖樓餐廳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正門 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 三樓會議室 三樓會議室 亮湖樓餐廳 坐車前往興寧 早餐 合影 參觀 開營儀式 講座 午餐 考察 7月10日 白天在興寧考察、晚上學術演講 考察 7月11日 下午前往增城,晚上學術演講 考察 7月12日 全天在增城,晚上學術演講 考察 7月13日 下午前往深圳,晚上學術演講 考察 7月14日 全天在深圳,晚上學術演講 考察 7月15日 臺灣營員前往廈門,其他返回 賦歸 學術考察點簡介 一、興寧 1、新陂鎮上長嶺村李潔之將軍府 興寧新陂上長嶺村李潔之將軍府(慈恩廬)主體是一座坐北向南正門,前有半月池,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兩層環形建築,共有大小廳堂房間126間,有4座樓梯,建築占地面積約10畝左右,院門在樓房的右側。建築外形呈八角形,是典型的中式建築風格;走進裡面一看,卻呈圓形、尖拱,加上大型的油畫、豪華的吊燈,明顯的西方建築風格。從樓頂往下看,這大、小兩重建築正好構成一個“回”字,而後部卻成弧形,有了圍龍屋的味道,東西兩邊還各有一排磚瓦結構的平房。大樓後面有一個半月形的後花園,綠草如茵,古樹參天。 慈恩廬由法國著名設計師設計,水泥鋼筋從日本購進,木材從父母親都不孝敬的人南洋調入,建築師從廣州請來,整體裝飾綜合運用中西繪畫雕刻藝術。慈恩廬建成後,李潔之將軍的母親帶著孫輩們在這裡居住了8年時間。其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美,滿屋的名貴傢俱和古瓷壁畫等,曾經輝煌一時。內行人評價慈恩廬,說有有三大看點值得細細品味:一是建築精巧。洋樓式建築配以紅柱青瓦白牆和海藍色的門窗,不僅呈現出中西合璧的風格,還融入了軍政文化的元素。二是古木眾多。在大樓內外,50年以上的大樹就有20多棵。其中,大門兩邊的一對木棉樹,樹齡已達80年以上;門坪上的一棵南洋杉,樹齡已達百年,且其彎曲生長之勢宛如飛龍在天,遒勁有力,奇特無比;三是古井神奇。在東邊橫屋廚房門口和西斗門出口處各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且水怎麼抽也抽不幹 2、羅香林故居 客家研究開拓者羅香林的故居“石陂窩”在興甯市甯新街道水樓村。在20世紀初由羅香林的父親羅幼山重新修繕,現除一戶外姓人家居住在偏房外,已無後人居住。由於長年缺少修葺保護,整個院落已凋蔽,雜草叢生、牆體剝落,呈敗落景象,當地政府曾考慮對羅香林故居加以修繕,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實現。 3、花螺墩長興圍羅屋 寧新花螺墩長興圍羅氏的圍龍屋始建於1635年,占地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700多平方米,有315間房屋,結構為三堂八橫三圍龍,堂分上中下三堂,橫為三堂兩側縱列的房門對著堂屋的橫屋,圍是堂屋後面半月形的圍屋,整個圍龍屋呈船形;門前和左右側有6口共23畝水塘相連,又稱船形屋;其中該屋右側一口10畝水塘中有一直徑10米的圓型大土墩,土墩上生長著一棵有幾百年樹齡的蚊子樹,遠看恰似一個屹立在水中的盆景,生機勃勃,獨樹一幟,相傳土墩周圍的水裡生長著很多花斑色的石螺,花螺墩由此得名。 二、增城 1、賴際熙故居 賴際熙(1865—1937),字煥文,增江街湖塘埔村人。他就是自強不息、學有所成的典型例子。其租父錦儒早逝,祖母梁世29歲守寡,靠打柴賣菜撫養三孤兒。其父親聖揚66歲去世,生五子,際熙最小,為聖揚側室何氏所生。何氏29歲守寡,子女俱幼,率之與梁氏同居室,自飲食起居以至沐浴便溺,全力關照梁氏。夏則扶至樹陰納涼,冬則扶至牆角曬太陽,自己則紡織於旁,以順承色笑。此時際熙剛入私塾,何氏日必親送至塾,夜則燈下陪讀,有空就泣述先人言行及身世艱虞事,以策勵際熙。所以際熙發奮讀書,於光緒二十九年,在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中進士,授翰林院庶起士。後授翰林院編修,任國史館纂修,晉升為總編。民國二年任香港大學教授兼首任中文系主任。民國十年創辦香港崇正總會,連兼一、二、三屆會長。民國十二年創設學海書樓。編著有宣統三年《增城縣誌》、《清史大臣傳》、《赤溪縣誌》以及客家學的奠基著作《崇正同人系譜》等。特別是在傳承客家文化方面,貢獻更為突出。他是羅香林的前輩,所編著的《崇正同人系譜》,比羅香林1933年出版的《客家學導論》早8年,比1950年出版的《客家源流考》早25年。其內容涉及到客家源流、語言、人物等各個方面,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光布村客家圍屋 位於福和鎮坳頭崗埔村,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據村史記載,其家族由陳如藍率領自興梅焦嶺遷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後320年有餘了,這是增城獨一無二的小圍壟屋。通寬38.8米

文档评论(0)

sdfgr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