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doc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 划目 录 一、创模基础与发展压力 1 (一)创模基础 1 (二)问题分析 7 (三)发展定位 13 (四)压力分析 14 二、创模目标与差距分析 16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6 (二)规划时限与范围 17 (三)“创模”目标与定位 18 (四)创模差距 20 (五)创建思路 28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29 (一)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经济增长 29 (二)深化节能减排, 促进空气质量达标 33 (三)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 43 (四)推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提高废物处置利用率 50 (五)加强生态保护,构建优美和谐人居环境 52 (六)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保障城市环境安全 55 (七)建设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60 四、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 62 (一)重点工程 62 (二)效益分析 66 五、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68 (一)加强组织协调 68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 69 (三)强化评估考核 70 (四)加大资金投入 70 一、创模基础与发展压力 (一)创模基础1、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设七区一县,面积137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1469.2平方公里。地处亚洲大陆腹地,是中国连接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芒硝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被称为“天然固体水库”。风能资源极为丰富,位于柴窝堡—达坂城谷地的达坂城风区风能资源品位高,开发条件好,是建设大型风电场的理想区域,为风能发电和风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多民族聚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快速 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5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0.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4%;非农业人口186.06万人,农业人口71.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全市常住人口311万,城市化率为76.9%。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乌鲁木齐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001.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0年的4.3倍,“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达到13.9%。经济总量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26.58%,位居自治区之首,地方财政收入为317.74亿元,同比增长20.25%,增速高于其他西部省会城市。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元,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对经济的拉动趋势日益增强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趋向均衡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2.43:35.89:61.68调整到2012年的1.2541.41:57.34。工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12年工业增加值为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0年的倍,年均增长速度。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钢铁、电力为支柱,建材、煤化工、造纸、纺织、机械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承载力和聚集力逐年增强,拥有神华集团、西北重工、陕汽重卡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工业项目,有效提升了产业的集聚效应。充分利用首府的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疆率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规模。 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2012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7.7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9.0%;交通、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的加速成长,提升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4、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乌鲁木齐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城同创”,稳步推进城市绿化、塌陷区治理、水源地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各项工作,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截至201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绿地率达33%,人均公园绿地达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阶段性成果显著。开展了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创建活动,截止2012年底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沙依巴克区、天山区、水磨沟区完成了生态区建设规划编制,并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 始终坚持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2年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降至0.058毫克/立方米,比2002年降低了43%。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