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对传统法律文化与意义.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关键词:宋明理学传统法律文化 正统意识 影响 宋明理学师承儒家修、齐、治、平理念,其义理法律思想寓 政治、道德与法律为一体,将义理观视为根本立法司法原则,进 一步强化了传统法律文化的道德化与政治化。作为一种经世致用 思想理论,为适应谋求富强的需要与社会变革的要求,宋明理学 在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趋向社会具体化、简约化、世俗化、亲民 ①徐公喜(1965-),男。江西鄱阳人,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教授、 副所长、‘朱予学刊)副主编。 61 回顾.-ff省 化。推动了传统法律社会化,更加明了地反映出为统治阶级服务 的正统意识形态特性。 一、宋明理学将义理观视为根本立法司法原 则,强化了法律道德化与法律政治化 宋以前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伦理法 律思想,是“将伦理与法律熔于一炉,使伦理法律化,法律伦理 化”①。儒家伦理法律思想对封建前期法律制度产生了极大影响。 由于宋明理学形成的渊源与特点有别于先秦儒家思想,故而在法 律属性上也是与之不同的。宋明理学将义理观视为根本立法、司 法原则,其法律思想占主导的属性是义理法律思想。先秦儒家伦 理法律思想是寓伦理道德与法律为一体,在法律思想的构建中更 加注重内在的思想性,而没有能够较多地关注法律思想外在的适 用性,以致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统治阶层无法运用其思想体系 来规划法律上层建筑,而理学义理法律思想则已经认识到仅仅将 道德法律化是不够的,还需要达到法律政治化。理学义理法律思 想正是在先秦儒家内在思想性基础上,吸收董仲舒、韩愈等汉唐 儒家思想及先秦以来诸子百家思想,寓政治、道德与法律为一 体,使其思想体系更具有传承性、功利性、社会性与科学性,进 一步走向法律道德化与法律政治化。 宋明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法律道德化与法律政治化。一 是宋明理学继承和发展了最初由法家提出、董仲舒发展的“三 ①乔伟、杨鹤皋主编:‘孔子法律思想研究)[C】.济南:llI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65页。 现代伦与中国传统法文化 纲五常”思想,极力维护君权。宋明理学极力吸取并改造法家 思想中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将三纲五常提升到超时空 性、绝对性和不可侵犯性的高度,充分体现政治与道德法律化立 法倾向,同时也更具有合理性、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二是理学家 通过理欲之辨将理与义结合起来。肯定了以道德为准绳及生存所 需的欲,推崇“公欲”,把义放到道德价值、道德原则的高度上 去认识,但也没有忘记义的社会普遍利益或公共利益的内涵,极 力否定了违反理义的私欲。理学正是通过理欲之辨使得伦理道德 因此更加绝对化、神圣化了。三是宋明理学推崇教化,将教化作 为最重要法律目的,法治与德治密切联系。程颐指出:“自古圣 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 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不尚刑,顾岂偏废哉?”①丘浚指出 “先王为治而必隆重于礼者,盏以礼为教化之本,所以遏民恶 念,而启其善端约之于仁义道德之中,而使其不荡于规制法度之 外,以至于犯戒令罹刑宪焉。”②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极大促进了封建王朝的法律道德化 与法律政治化。元代开始以朱熹注《四书》取士,将程朱理学 作为其统治的政治意识形态。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标 榜以理学开国,理学之中又独尊朱子学说。科举考试规定,四书 主朱熹《集注》。明神宗为丘浚《大学衍义补》作序,其中的一 段话就充分体现出明王朝统治者试图通过程朱理学以求得“新 民图治”政治意图:“此书尤补《衍义》之阙,朕将细绎玩味, 上逆祖宗圣学之渊源,且欲俾天下家喻户晓,用臻治平,昭示朕 ①‘河南程氏粹言卷一。 ⑦‘大学衍义补·总论制刑之义下。 彭舟 回顾与 63 明德,新民图治之意。”①清初对程朱理学,尤其用力提倡。康 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几所著作及编纂之 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 议。夫以为孔孟之后,有稗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矩。”②, 朱熹思想成为官方哲学,成为为康熙治国的统治之术。清初对程 朱理学的推崇,使当时社会形成了“非朱子之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