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圆管外表面空气自然对流换热实验.docVIP

水平圆管外表面空气自然对流换热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平圆管外表面空气自然对流换热实验.doc

水平圆管外表面空气对流换热实验 李刚 2007010526 精72 实验目的与任务 测定水平圆管加热时周围空气自然对流换热平均表面传热系数h。 根据自然对流放热过程的相似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则方程式。 通过实验加深对相似理论基本内容的理解。 实验原理 根据相似理论,空气沿水平管外表面自然对流时,一般可以得到如下指数形式的准则关联式: 式中,Nu,努谢尔特准则: Gr,格拉晓夫准则: Pr,普朗特准则,是温度的函数。C和n均为常数。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实验确定式中的这两个常数。在准则式中,空气的导热系数λ,运动粘度v,以及普朗特准则数Pr可以根据实验管壁温度tw和环境温度tf的平均值tm,查表得到。空气的容积膨胀系数α取理想气体的膨胀系数,α=1/Tm。g是重力加速度,D是管子直径,△t是远离管壁的空气温度差,△t=tw-tf。 由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的定义: 式中,为水平管外表面与周围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量,水平管的外表面积, L为水平管的有效长度。 在气体中的对流换热,不可避免的会伴随有热壁面与周围环境的辐射换热,因此,则管的实际传出热量为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热量之和: 式中,为实验管外表面的黑度,黑体辐射系数CO=5.67W·m-2·K-4。这里假设环境温度为空气温度。于是,水平管外表面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就可以由下式确定: 上式中,对给定外径D和长度L表面黑度ε确定的水平实验管,只要测定管的实际传出热量Q,管外壁温tw,远离壁面约1m处空气温度tf,就可以确定水平管外表面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 要确定C和n,还要求实验的Nu-GrPr的数据足够多,GrPr的变化范围足够大。 数据处理 原始数据如下所示: 圆管编号:2 直径D=38.0mm,长度L=1190mm,表面黑度ε=0.08,标准电阻R=0.01Ω 次序 tf t1/mV t2/mV t3/mV t4/mV t5/mV t6/mV UI/mV UV/V 1 0.733 3.442 3.598 3.600 3.379 3.325 3.157 13.705 60.929 2 0.733 3.453 3.597 3.611 3.396 3.328 3.166 13.706 60.929 求平均值:U(tw)=3.421mV,U(tf)=0.733mV,UI =13.706mV,UV =60.929V 查表可得,tw=81.6℃,tf=18.6℃ 则 tm=(tw+tf)/2=50.1℃,△t=63℃,α=1/(273+50.1)=3.095×10-3K-1 Q=I·U= UI·UV /R=83.51W 查表得物性参数: ρ=1.093kg/m3,Cp=1.005kJ/(kg·K),λ=2.83×10-2W/(m·K),v=17.95×10-6m2/s,Pr=0.698 又由于α=/(273+50.1)=3.095×10-3K-1,D=38.0mm,L=1190mm,ε=0.08 所以 Gr=(g·α·△t·D3)/v2=325424,Ra= Gr·Pr=227146 h=[ Q/F-εCoF(Tw4-Tf4)×10-8]/(tw-tf)=8.713 W/(m2·K) Nu=h·D/λ=11.7 实验其它组的数据整理如下:各组数据处理中均认为tf=18.6℃ 管序号 tw/℃ tm/℃ λ×102W/(m·K) Q/W h/W/(m2·K) Gr 1 85.5 52.1 2.84 26.72 11.32 0.698 42360.8 2 81.6 50.1 2.83 83.51 8.71 0.698 325424 3 67.7 43.2 2.78 82.25 6.86 0.699 635000 4 84.9 51.7 2.84 74.22 8.637 0.698 198737 5 39.4 29.0 2.66 3.46 9.65 0.701 5890 6 - - - - - 7 - - - - - 8 121.5 70.0 2.96 497.06 7.10 0.694 4717000 各实验管的设备参数如下: 圆管序号 直径D/mm 长度L/mm 表面黑度ε 热偶个数n 标准电阻R 1 19.0 560 0.08 4 0.01Ω 2 38.0 1190 0.08 6 0.01Ω 3 50.0 1430 0.08 7 0.01Ω 4 32.0 1200 0.08 6 0.01Ω 5 13.0 400 0.08 4 0.1Ω 6 15.8 500 0.08 4 0.01Ω 7 25.0 760 0.08 6 0.01Ω 8 86.4 2271 0.08 8 0.01Ω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各实验圆管表面流场的Nu值,如下表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