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VIP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教育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体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发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部分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大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本着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构建的基础的基本理念,运用生活化的教学与评价,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思想品德获得必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内因为主——学法生活化   内因是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学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中必须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组织和表述。这样他们就容易接受,乐于参与。学生对政治生活很陌生,只有把学生身边发生的与道德、法律、国情有关的实际事例进行提炼,使它成为学习的桥梁,才能让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都不同,这就需要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合作学习,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呢?以“感受社会变化”一节为例,让学生从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入手,以社区、社会中的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使学生涌起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知、思考和分析,让自己的技能、情感得以提升。   二外因为辅——教法生活化   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思想品德教学应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成长的需要。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体现出人文性和生活性。如果教师不能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脱离生活,那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就能突破教学的重点。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一些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知识内化,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使学习的知识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及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三以外促内——评价生活化   外因对内因的发展变化起促进作用。思想品德课旨在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矛盾,这矛盾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化解的。而课堂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不能单调和古板,应该人文化、生活化。要搜集学生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首先,要用欣赏的心态去观察学生,观察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在充分和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客观、公正的描述性评语。其次,要围绕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进行搜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应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对话,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引导。再次,教师应动员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结合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给学生一个中肯、全面的评价。总之,我们不要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而应突出形成性、生活性的评价,以避免偏离本课程的目标和理念。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尽量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认知、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12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