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黄茶——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黄茶——概述.ppt

第四章 黄茶——概述 历史 唐代出现 分类 黄小茶、黄大茶 “黄茶”的两个概念 :闷黄过程 黄汤黄叶 与绿茶的区别 汤色 比绿茶茶汤明亮而较黄 滋味 比绿茶醇和而有回甘味,不苦不涩 香气 比绿茶浓郁、持久、鲜爽 叶底 比绿茶黄亮 §2 黄 茶 初 制 基本工序: 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鲜叶 黄小茶 芽头、1芽1、2叶初展 黄大茶 1芽3、4叶甚至5、6叶 杀青 锅温与投叶量 : 黄小茶120℃左右,黄大茶160℃左 右,投叶量较少 时间: 3-5min或更短,但大叶种要长些 操作技术: 多闷少抖 程度 : 叶子卷缩,叶色变暗绿,嫩梗柔软,折 而不断,手摸有粘性,青臭气消退,略 有清香 §3 广东大叶青 品质特点 外形 条索肥壮紧卷,茶身重实,老嫩均匀,芽叶完 整显毫,色泽青润带黄或青褐色 内质 香气纯正,滋味浓厚,醇和回甘,汤色深黄或橙黄明亮,叶底淡黄 大叶青的初制工艺 鲜叶→萎凋→杀青→揉捻→闷黄→烘干→整形 鲜叶 大叶种 高档 1芽2叶全展或1芽3叶初展 一般 1芽3叶全展(春) 1芽3叶初展(夏秋) 广东大叶青-----萎凋工序 方法 ?日光萎凋 ?室内自然萎凋 ?萎凋槽萎凋 程度 含水量68-72%,叶子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叶片无明显皱纹,茶梗不易折断,清香显 露,青草气基本消失。 注意事项 不宜经常翻叶 及时杀青 用具、环境要清洁 广东大叶青——杀青工序 方法 机械 手工 程度 与绿茶相比适度偏轻为宜,当叶子失去原来光泽,变暗绿色,茶梗嫩茎折而不易断,以手捏之能成团不松散,有粘性,青草气消退,略有茶香时即为适度。 广东大叶青——揉捻工序 方法 机械 轻→中→轻(加压要偏轻) 程度 芽叶保持完整,条索紧结圆直,叶细胞破损率掌握在60%左右。 广东大叶青——闷黄工序 方法 乘热进行,将揉捻叶迅速盛于竹筐中,放置在避风而湿度高的地方。(高温季节可用湿布覆盖在筐面上)叶温控制在35-40℃叶层厚40cm,时间在4小时左右,若温度太高,要进行翻堆散热。 程度 发出浓郁香气,青草气味消失,茶香显露,叶色转黄绿而有光泽,即为适度 广东大叶青——烘干、整形 烘干方法 毛火 105℃ 快/中速 12-15min 至八成干 摊凉 30-60min 足火 85-90℃ 中/慢速 至足干 干燥程度 毛茶水分含量在5%以下,手可碾碎,梗可折断。 毛茶整形 筛分、拣剔等工序 §4 黄茶初制技术理论 形成黄茶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热化作用,分干热和湿热两种 杀青 ?温度低 ?时间短 ?投叶量少 ?多闷少抖 闷黄 以热化促进氧化?多酚类 ?形成挥发性醛类 ? 破 坏叶绿素 干燥 先低后高(广东大叶青除外) 影响因素 杀青 温度、时间、方式、投叶量等 闷黄方式 湿坯闷黄,含水量多,时间较短 干坯闷黄,含水量少,时间较长 干燥 毛火温度较低,为促进黄变,足火温度 较高,则是为发展茶香 * * 揉捻 手工 机械 闷黄 湿坯闷黄 揉前 : 沩山毛尖 揉后 : 广东大叶青 干坯闷黄 毛火后 : 黄大茶、霍山黄芽 足火后 : 君山银针 时间 湿坯较短,干坯较长 霍山黄芽 干燥 毛火 温度较低,干燥较慢,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多酚类进行缓慢的非酶性自动氧化,促使叶子进一步黄变 足火 温度略高,增进茶香 老火 产生锅巴香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