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诗的四个创作空间谈几种西洋的现代诗.doc
從詩的四個創作空間談幾種西洋的現代詩
詩人善感,但光是善感,不足為詩人。其必兼善言辭,始能「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所謂「詩者,志之所之也,發言為詩」(〈毛詩序〉)。徒有心志,僅具詩情詩意;必成言語,始有詩句詩篇。故詩之創作有二階段:必先「思風發於胸臆」,終則「言泉流於唇齒」 (《文賦》),援筆為文,裁句謀篇。英人渥滋華斯 (Wordsworth) 稱前者為「強烈情感自然流溢」之時,謂後者為「寧靜中回憶情感」之刻 (Preface to Lyrical Ballads)。此二階段,一在「得意」,一在「用筆」,而「意在筆先」乃定則也1。
得意、用筆,皆賴靈感,皆憑想像。然而得意較常偶然,用筆則可思覓2。化意境為言語之時,詩人可運用各項智能,在語言空間裡尋尋覓覓,求得最佳字、詞、語、句,然後裁製成行成篇。
語言空間有四:義 (sense)、音 (sound)、形 (shape)、境 (situation)。義即語辭之意義,乃詩人所欲表達者。音即代表意義之聲音,為聽覺範疇。形即代表聲音與意義之形狀,為視覺範疇。口語有聲音,文字始有形狀。義、音、形組成語言符號 (signs):義為意旨 (signified),音與形為意符 (signifier)。符號既經使用,必有其場合、處境,此即為境。同樣之形、音、義,用於不同場合、處境,必產生不同意涵。詩文之形、音、義構成詩文之「文本」(text),境則為文本所涉之「場境」(context)。
現代語言有聲學 (phonology)、形學 (graphology)、語意學 (semantics)、語用學 (pragmatics) 等,分別研析語文之音、形、義、境。詩人並非語言學家,但詩人對語文音、形、義、境之敏感,可能超過語言學家。詩人非科學家,不在分析研究;詩人乃藝術家,主在綜合思想。詩人進行語言想像時,必在音、形、義、境四大空間中活動。此四大空間,即為詩人之語言創作空間3。
藝術者,選擇與舖排之功夫也。詩人創作時,必然想像:在何場合、境地,運用何種聲音、形狀之語文,表達何等意義之心志、情思。在想像過程中,必定時時取此場或捨此境,舖排這場合或那境地;取此聲或捨此音,舖排這聲韻或那音效;取此形或捨此貌,舖排這樣形或那篇貌;取此意或捨此義,舖排這意象或那義理。選擇為縱,舖排為橫,縱橫交錯各種音、形、義、境,便可織成詩句詩篇。故雅可慎 (Roman Jakobson) 有言:「詩歌功能在於自選擇軸將對等原則投入組合軸」4。意謂:詩人先自眾多個體中「選擇」某些對等個體,然後將之投入適當之組合 (即舖排) 中。
在古代,文字尚未發明時,人類照樣有詩情詩意。但此時人類只能以口語抒發情意,故只有口述 (oral) 之詩歌傳統。在口述之傳統中,詩只有三個語言創作空間:音、義、境。此時,詩人只能「以音佐義配境」而為詩。此時,詩人只有聽眾而無讀者。西洋古代或中古代之遊吟詩人 (scop, gleeman, jongleur, minstrel),往往四出獻唱抒情歌謠或史詩。獻唱時往往伴以琴韻,故古代之詩確實與歌接近,而聽者確實為風雅「知音」。
近代,人類有文字,又有高明之印刷術。詩人抒發情意時,遂多出一視覺之語言空間。此時,詩人變成可以「以音加形佐義配境」而為詩。於是,詩人之聽眾變成讀者、看官。此時,已難見遊吟詩人,而僅剩少許背誦或朗讀詩人,趁機至校園、俱樂部或其他場合,為少數同好高聲看稿朗誦某些詩作而已。此時「詩歌」常淪為「詩話」-- 沒有韻律、音效。印在版面上,不具「聲」色,反有「形」色;不必悅耳,卻可奪目。
在文字昌明之「文明時代」,詩篇常兼具音、形、義、境四者。即使不用傳統韻腳、韻律之「自由詩」,亦常有抑揚頓挫之「語律」 (cadence) 或散文節奏 (prose rhythm)。即使「無聊詩」 (nonsense verse),亦有其胡扯之意,荒謬之義。即使標榜無定形 (amorphous)、無處境 (non-situational) 之「後現代詩」 (postmodern poetry),亦必其有不成形之形,有其莫名其境之境。
傳統詩人常不偏離中道而近常情,故其詩常有可期之音、形、義、境。在音之空間中,詩人想像所及者包括:詩行之節奏、韻律,詩節之韻腳排場,行中頭韻 (雙聲)、尾韻、行中韻 (疊韻) 之使用,篇中子音 (聲母)、母音 (韻母) 之重出,字句之重現 (refrain),以及悅音 (euphony)、噪音 (cacophony) 之特殊效果等。
在形之空間中,詩人可採連續式 (continuous form)、分節式 (stanzaic form)、或固定式 (fixed form) 等三種「篇式」以為詩5。西洋之十三行詩 (rondeau)、十四行詩 (sonnet),皆為固定式。三行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