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AN总线Kvaser PC104+产品说明书
本文由广州智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收集整理,如果有什么疑问请联系我们:
网址:
电话:020 020
传真:020E-mail:销售 sales@ 一般信息和技术支持 support@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 2 号楼 205-206室
邮编:510640
Kvaser PC104+板具有紧凑、自堆栈的特性,其灵活的 PC104+的参数,大量减少了嵌入系统开发的时间和成本。Kvaser PC104+板是一个双通道的现场总线,板上带有高性能的微控制器。
硬件特点
完全兼容PC/104+ 工业总线规范。
Stack-through连接器。
具有16位的高性能微控制器。
通过高速DPRAM与PC机通讯。
采用瑞萨Renesas (M16C) CAN总线控制器。
支持CAN 2.0 A和2.0 B (active) 。
支持沉默模式。
驱动电路符合高速ISO 11898规范,波特率可达1 Mbit/s。
带高速光耦合器的光隔离驱动器。
板上CAN总线控制器振荡频率为16 MHz 。
安装快速、简易,即插即用。
尺寸 91 x 96 mm (约 3.6 x 3.8 in.) 。
以IDC连接头或9帧DSUB连接头接入CAN总线。
适用温度:-40?C~+85?C。
软件和文档
Kvaser CANLIB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包)包括了开发现场总线软件所需要的所有资料,包括用C、 C++、C#、Delphi和Visual Basic描述的全部文档和大量的程序范例。所有的现场总线使用一个通用的API库,适用于任何一款Kvaser CAN分析仪。
文档、软件和驱动均是免费的。升级软件会定期在我们的网站上发布(/) 。下面的免费软件均适用于Kvaser PC/104板。
Windows 98/ME/2000/XP 和 Windows NT 4.0的32位驱动程序。
J2435应用程序接口。
RP1210A应用程序接口。
Kvaser CanKing是用于Windows系统的多功能CAN总线监测/分析软件。
应用支持
Kvaser CanKing
Warwick X-Analyser
ATI Vision
ATI Apollo
ATI CANlab
Ficosa CANica
National Instruments LabVIEW
National Instruments DIAdem
VAT 2000
Vector CANalyzer
Vector CANoe
Vector CANape
Xtm
软件平台
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Windows 98/ME
Windows NT4
Linux
Venturecom RTX 5.1
产品类型
Kvaser PC104+ HS/HS (Item No. 00336-1)
双通道带10针IDC CAN连接头的现场总线,速率5K~1Mbit/s。
Kvaser PC104+ HS/HS (Item No. 00352-1)
双通道带9针DSUB CAN连接头的现场总线,速率5K~1Mbit/s。
CAN总线基本概念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