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模拟测试(化学部分).doc
2010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模拟测试(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I-127 K-39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苏打是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
B. 棉、麻、丝、毛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C. 葡萄糖、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 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8.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 Na2O2 中有4 NA个离子
B.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C. 1L 1mol/L CH3COONa溶液中含NA个CH3COO—离子
D. 42g C2H4和C3H6的混合物中一定含有6NA个氢原子
10. 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表所示,Y、Z质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Y、Z、W均为非金属元素
B. X、Y、W的氢化物中,Y的氢化物沸点最高
C. Z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D. W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Z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
11. 0.02mol·L-1的HCN溶液与0.02mol·L-1的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混合液中C()C(Na+),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C(Na+)C()C()C(H+) B. C(HCN)+C()=0.04 mol·L-1
C. C(Na+)=C()+C(HCN) D. C()C(HCN)
12. 将下列离子混合在同一溶液中,一定会产生沉淀的一组是
A. Na、Al、Cl、OH B.Ag、NH、NO、OH
C. H3O、Na、AlO2–、Cl D.Na、Al、Cl、AlO2–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
C. 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SO4作电镀液
D. 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
二、必考题(11个题,共130分)
26. (16分)实验室中需要22.4 L(标准状况)SO2气体。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SO2↑+2H2O计算后,取65.0g锌粒与98%的浓H2SO4(ρ=1.84g·cm-3)110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 (填分子式)。
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 ,作用是 。
②装置D加入的试剂 ,装置F加入的试剂 。
③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
④U型管G的作用为 .
27. (14分)二甲醚(CH3OCH3)在未来可能替代柴油和液化气作为洁净液体燃料使用。工业上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CH3OCH3的新工艺主要发生三个反应:
① CO( g) + 2H2(g) CH3OH( g) △H1= -91KJ·mol-1
② 2CH3OH(g) CH3OCH3(g)+H2O(g) △H2= -24KJ·mol-1
③ CO(g)+H2O(g) CO2(g)+H2(g) △H3= -4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工艺的总反应为:3CO(g)+3H2(g) CH3OCH3(g)+CO2(g) △H
该反应△H= ,平衡常数表达式 K=
(2)增大压强,CH3OCH3的产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原工艺中反应①和反应②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无反应③发生。新工艺中
反应③的发生提高了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 。
(4)为了寻找合适的反应温度,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每次试验保持原料气组成、压强、反应时间等因素不变,试验结果如图12。CO转化率随温度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小学英语重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商务英语写作实训)chapter 7-sales letters.ppt
- 2023年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归纳.doc VIP
-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pdf VIP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ppt VIP
-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pptx VIP
- Daylight钢琴谱五线谱 完整版原版.pdf VIP
- 浙江省电力公司状态检修工作情.ppt VIP
-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知识梳理).pdf VIP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