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克拉玛依油田Ⅲ类砾岩稠油油藏吞吐中后
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加密调整研究
郑爱萍 付志 王利华 吕其军 黄后传 梁向进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
摘要:六东区克下组Ⅲ类砾岩稠油油藏区内断层多、储层非均质性强、流体性质差异大,随着油藏进入吞
吐中后期开发阶段,储层物性发生剧变,油井井况严重恶化,剩余油分布复杂,低产、高含水井逐年增多,
生产效果急剧变差,开发难度剧增。针对突出的生产矛盾,开展了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提出
了加密调整挖掘井间剩余油潜力及更新井恢复套损区域储量动用的方法和思路,并于2008 年实施了加密调
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同类稠油油藏老区二次开发及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Ⅲ类砾岩稠油油藏;吞吐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加密调整
六东区克下组油藏是克拉玛依油田早期注水开发的Ⅲ类砾岩稠油油藏之一,1976 年采
用注水方式投入开发,1998 年转注热蒸汽开采,热采初期取得较好效果,但随着开发时间
的延长,油井生产效果急剧变差,周期间递减达到 30%左右,三轮后基本无经济效益,目
前多数油井已进入中高轮次生产,生产形势严峻。此外,该区油井固井质量差,套损问题突
出,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目前该区采出程度仅26.8% 。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认为,该区
井距大(100×140m 反九点井网)、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高、具有较大潜力,可进行
加密调整开发。为此,2007 年进行了加密检查井试验并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2008
年实施了整体加密调整,初期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目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仍有同类油藏
几千万吨的储量未有效动用,该油藏的加密开发调整具有极为广阔的推广前景和价值。
1 油藏概况
六东区克下组油藏位于克—乌大断裂上盘,是一四面受断层切割的独立断块,顶部构造
为被断层控制的断背斜。克下组超覆沉积在石炭系风化壳之上,属山麓洪积相沉积,沉积厚
度具有西厚东薄的变化特征,平均 51.8m。油藏平均埋深 480m ,主力油层为 S72 和 S73 ,油
层平均厚度 13.8m,平均孔隙度 18.5%,平均渗透率 524×10-3 2
μm ,原始含油饱和度 65%,
含油岩性以砾状砂岩、砂砾岩和小砾岩为主。
克下组油藏开发初期 20 ℃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 34~50000mPa·s,平均 800mPa·s,随着
开发时间延长,目前上升至 5378mPa·s 。油藏原始地层温度为 19℃~20 ℃,原始地层压力为
5.87MPa,压力系数 1.32,经过多年开发,目前压力己降至 3.89MPa 。
2 油藏生产特征
作者简介:郑爱萍(1974-),女,高级工程师,重油开发公司油田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96 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
业,2001 年获硕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及管理工作,电话:0990-6885922。E-mail:zap_zy@。
邮编及地址: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市重油开发公司油田地质研究所。
2.1 吞吐初期生产效果好,中后期效果急剧变差,油汽比降低
油藏吞吐初期生产效果较好,前三周期平均累积产油 1665t,平均油汽比 0.28 。3 轮后
生产效果急剧变差,主要体现在问题停关井(低产、高含水、出砂、套损井)增多,正常转
轮井急剧减少,由第 1 周期的 542 井次减少至第 8 周期的 174 口(统计正常井目前平均吞吐
轮次 9.2 轮),转至 8 轮生产油井仅占总井数的 32.1%,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受到影响。
2.2 吞吐生产效果与原油粘度密切相关
在相同储层条件下,随着原油粘度的升高,生产效果变差。原油粘度小于 4000mPa·s
的区域生产效果好,当原油粘度超过 20000mPa·s 时,周期平均日产油急剧下降,生产效果
迅速变差。该区域断层发育,封闭性较差,轻质组分容易散失,造成原油粘度分布复杂,油
井生产效果差异大(见图 1)。
1000000
)
s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