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挑山工.doc
5. 挑山工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并了解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 1、板书:挑山工 2、本文中提到的“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声读生字并组词。 (3)小组里说说这12个生字在读音和字形上应注意的问题。 (4)班内交流 (5)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泰( ) 溜( ) 货( ) 衡( ) 诵( ) 杖( ) 奏( ) 留( ) 或( ) 横( ) 颂( ) 仗( )
超( ) 肌( ) 拘( ) 耽( ) 误( ) 哲( ) 抄( ) 机( ) 句( ) 忱( ) 吴( ) 折(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很不自然。如:明明在生人面前讲话一点也不拘束。 意味深长: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琢磨、体会。如: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未来是你们的啊!” 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从心眼里佩服。如: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小强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憨厚:朴实厚道。3、辨析词义,理解词语。 (1)近义词 拘束(拘谨、约束) 体味(体会) 包蕴(包含、蕴含) 晃悠(晃荡) (2)反义词 拘束(洒脱) 沉甸甸(轻飘飘) 憨厚(狡诈) 朴素(华丽)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读文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实际速度却比游人快。(概括地写挑山工。)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个挑山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的确比游人快,并搞清了为什么会这样快的原因。(具体地写一个挑山工。)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启迪和激励了“我”。2、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学生练习通过合并几段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为《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四、作业 1、抄写12个生字和11个词语 2、组词 3、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学生实际随时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二、学习第一段1、请同学读一读这一段,并针对自学思考题进行讨论。教师出示自学思考题: (1)作者对挑山工产生了什么疑问?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2、讨论小结: (1)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比游人长,可是为什么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板书:登山)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学生通过读文对比出:①挑山工身背重物。②挑山工所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学生在这个问题中,不仅认识到挑山工工作的艰辛,而且与作者产生了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挑山工会走到游人前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身背重物 板书:挑山工 登山 折尺形线路3、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1)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2)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4、师总结:难怪作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5、学生自读本段,边读边想象挑山工登山时的情形。三、学习的二段 就这样挑山工还总是走到游人的前面,这是为什么呢?1、出示自学题目: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每一次都是怎样的情况?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2、讨论交流: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在山下,第二次在回马岭,第三次在五松亭。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力市场交易软件:Energy Exemplar PLEXOS二次开发_7.运行模拟与案例分析.docx VIP
- 煤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课件课件.ppt VIP
- Starter Unit 3 Welcome! (单元解读课件)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2024).ppt
-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pdf VIP
- 05N5 热力工程(工程图集).docx VIP
-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16).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docx VIP
- 电力市场分析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2).电力市场建模基础.docx VIP
- PCS7-DOSE块使用方法详解.pdf VIP
- 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软件:PLEXOS二次开发_(4).电力系统优化理论.docx VIP
- KSFWAY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