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林徽因与世界的对话--“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评注.pdfVIP

28岁的林徽因与世界的对话--“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评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8岁的林徽因与世界的对话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评注 赖德霖 路易维尔大学艺术史系 摘要: 本文是对林徽因(1904-1955)的第一篇中国建筑研究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的一种史学 史文本分析。作者展示了作为中国最早的女性建筑家,林徽因在28岁时就达到的认识高度,以及作 为一名民族主义的知识精英,林徼因在捍卫民族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作者还揭示,近代中国建筑 史话语形成过程中中国建筑史家与当代西方及日本建筑话语建筑史方法论的对话. 关键词:中国建筑史学史,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Abstract: This isa Onthearticle“Som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Architecture,” paperhistoriographicalstudy whichwas in1932asthefirstacademic Lin first published paperby Huiyin(1904-1955),China’S femalearchitect.Itrevealstheachievementof nationalisteliteandallarchitecturalhistorianat Lin,a the ofher architecturea with initial Chinese stage career,injustilying throughdialoguecontemporary in architecturaldiscoursesand formulatedtheWestand historiography Japan. ofChinese characteristicsofChinese architecture,Lin Keywords:Historiography Huiyin,Some architecture 1932年3月,林徽因发表了她的第一篇中国建筑研究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l】这篇 文章所包含了三个重要思想后来贯穿于她和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研究:第一,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在于它的框架结构,这一点与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和现代建筑非常相似;第二,中国建筑之美在于它 对于结构的忠实表现,即使外人看来最奇特的外观造型部分也都可以用这一原则进行解释:第三, 结构表现的忠实与否是一个标准,据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从初始到成熟,继而衰落的发展演变。根 据其发表的时间,李军认为,这篇文章就是林在1931年11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小礼堂为外国 使节所做的有关中国建筑的著名讲演的中文稿。12l 本文是对这篇论文所进行的一种史学史的文本分析。笔者希望展示,第一,作为中国最早的女性 建筑家,林徽凶在28岁时就达到的认识高度。其次,作为一名民族主义的知识精英,林徽因在捍卫 【l】林徽阂:“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3卷第l期,1932年-3fl,163.179页。 【2】李军:··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中国古代 建筑史与艺术史跨学科雅聚》论文,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1年6)-J3-41日。该讲演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诗人 徐志摩当天冈从上海赶赴北平听讲。不幸冈飞机失事而遇难。 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民族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笔者还希望揭示.近代中国建筑史话语形成过程中中国建筑史家与当代 西方及日本建筑话语建筑史方法论的对话。 中国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