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春阁与元上都大安阁形制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熙春阁与元上都大安阁形制考 冯恩学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摘要:元代大安阁是用北宋东京城的熙春阁建筑材料建筑的。本文考证认为北宋东京城的熙春阁建筑是: 高为69米,长宽为72米余,是7层木结构(外观4层,暗层3层),有 5层房檐,第 1 层是重檐。元代大 安阁基本形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建筑平面为方形,基座的转角设立龙纹石柱,并推测可能是边长36米、高 69米左右的7 层(外观4层,暗层3层)高阁建筑。 关键词:北宋;大安阁;熙春阁 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1] 大安阁是元上都中最重要的宫殿,“宫城之内不作正衙,此阁岿然遂为前殿矣” ,道 出大安阁实际起到正衙的作用。大安阁与北宋的熙春阁有渊源关系,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对大安阁和其前身熙春阁的形制再做进一步探索。 一、大安阁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河镇东北 20 公里处。城南临蜿蜒 的闪电河(滦河上游),城北地势渐高为东西横卧的龙岗。元上都城分为宫城、皇城、外城 三重城墙,中央为宫城;围绕宫城之外者为皇城;外城在皇城西、北两面,呈半包围式。宫 城为元上都的主要建筑,位于皇城中部偏北处,略呈长方形,与皇城呈回字型结构。东墙长 605 米,西墙长 605.5 米,北墙长 542.5 米,南墙长 542 米。宫城设有三门,分别位于宫城 东、西、南三墙之中部。宫城内留有大型建筑遗迹有 40 余处,其中最醒目的建筑遗址是 1 号和 2 号建筑址。1 号建筑址在宫城正中,通往三个城门的大街相汇之处,是一座大型的长 方形建筑址。2 号建筑址是宫城北墙正中位置的“阙式”建筑,夯土台基高大,台基与城墙 等高,为宫城内最大建筑。 [2] 对大安阁遗址认定有2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最高最大的建筑即2号建筑是大安阁 。 [3] [4] [5] 第二种观点认为 2 号建筑是穆青阁,1 号建筑址是大安阁 元人周伯琦诗有:“北阙笤峣号穆青,北山迢递绕金城。四时物色图丹壁,翠辇时临号 太平” [6] 。明确说明宫城北的高耸陡峻的阙式建筑叫穆青。元人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 有对王振鹏所绘大安阁图的跋文,跋文为 “世祖皇帝在藩,以开平为分地,即为城郭宫室。 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既登大宝,以开平为上都,宫城之 内不作正衙,此阁岿然遂为前殿矣。规制尊稳秀杰,后世诚无以加也”[7]。从“此阁岿然遂 为前殿矣”的位置可以推测大安阁不会是依北墙修建的 2号建筑址。1号建筑址所处宫城中 心,南面大街直通正门御天门,从其占有中心的特殊位置分析 1 号建筑址肯定是大安阁址。 1259 年 7 月蒙哥汗在四川钓鱼山战死。11 月忽必烈的幼第阿里不哥谋立为大汗,皇后 谴使密报给在湖北攻宋的忽必烈,请速还。1260 年 3 月忽必烈回到开平,召开忽里台大会 即汗位。随后阿里不哥在哈剌和林称汗,双方争斗 4 年。1260 年5 月忽必烈开始建立年号, 1 建元中统。1263 年升开平府为上都。1264 年7 月阿里不哥归降, 8 月改燕京为中都,改中 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大赦天下。1266年 12 月建大安阁于上都。1267 年开始营建北京的大都。 以大都为正都,上都为陪都。1271年忽必烈废除“蒙古”号,定国号“大元”。忽必烈用 12 年时间,通过建年号、定都城、修建施政的宫殿、营建 2都、建国号等系列步骤,实现了建 立符合汉式传统朝廷的目的。可见,建大安阁是忽必烈在彻底战胜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势力 之后,作为上都处理朝政的中心建筑修建的,是由蒙古大汗向汉式皇帝形象转变的一个重要 步骤,是完善两都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