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中考历史命题探析.doc
2006年中考历史命题探析
作者:山东省胶南市第十中学 丁守东????转贴自:人教社
文章来源:/200503/ca701406.htm
综观2006年各地课改区中考历史试题,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试卷安排新颖,增设“导考”语,体现人文关怀
试卷在卷首设置“温馨提示”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开始审题,如:“历史是石,能敲击出智慧之火;历史是火,能点燃希望之灯”。把选择题改名为“精心选择,慧眼识真”、材料解析题改名为“依托材料,思考建言”、活动探究题改名为“以史为鉴,学科实践”。另外还有“史学判断,知识闯关”、“历史诊断 请你把脉” “史林释意,请你分析” “探究实践,请你参与”等等。有的在具体试题前设指示语,在解答题中设若干小问,,每一问前根据考查内容写出相应的提示语,像“走进历史,形成知识结构”“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变化”“经历变化,感受历史脉搏”等提示语,以学法指导考试。总之,这些“导考”性质的语句,关注学生心智,改变了以往严肃的面目,拉近了试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试卷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试卷的亲和力,既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指导了学生做题的方法,充满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对学习方法和过程的重视。
二、试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认知,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客观题上。设置的情境,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文献资料、评语、名人名言、歌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或是一段文字说明,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而引申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查。“题引”的设置,既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又体现了命题者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历史学注重史料、史实,讲究科学性的特点。
1.用材料切入题。用文献资料、评论、图表资料等材料入题,考察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种切入题的方式在选择题中大量存在,所引材料新颖接近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例1】(2006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B)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例2】(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右图杂志创办于(D)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2.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切入题。命题体现了课改贴近生活的要求,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
【例1】(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A)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例2】(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现年17岁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是一位爱国爱教的年轻活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源于清朝哪一位皇帝的赐予(B)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例3】(同上)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D)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C. 武汉长江大桥 D. 葛洲坝水利工程
3.以时政或“周年”纪念问题切入题。此类试题时代感强,体现了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新课改理念。在今年的中考试卷中,此类命题屡见不鲜。
【例1】(2006年胶南市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东京2006年2月4日电日本外相麻生太郎4日下午在福冈市发表演讲时又一次大放厥词,美化日本占领中国台湾时进行的殖民教育,并称台湾是“国家”。
材料二:人民网北京2006年2月27日讯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今日下午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
此前,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无党团结联盟等岛内主要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对陈水扁操作这一议题表示强烈反对和谴责。
材料三:我们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努力决不放弃,但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动摇,决不允许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 ──温家宝总理 2006年3月14日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占领中国台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状态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2)如果让你提供“抨击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相关法律或文献,你准备提供哪个?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影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有人说,台湾问题是大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Z-T 0017-2023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docx VIP
- D-Z-T 0382-2021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填图规范(正式版).docx VIP
- [病人入院护理评估表1.doc VIP
- 具有抗菌性能的中熵合金、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df VIP
- 探析互联网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ocx VIP
- 科技英语的特征.pptx VIP
- 湖南省2026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银川乐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动因及对策研究----以蛋糕为例 经管类毕业论文.docx VIP
- 2023年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全套资料.docx VIP
- 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研究报告(2024)精华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