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四川省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试题答案.doc

2004年4月四川省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试题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4年4月四川省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试题答案.doc

2004年4月四川省自学考试文艺心理学试题答案 (部分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文艺心理学{P7}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现象来阐释心理学原理。研究的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经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机制。27.愧疚体验{P114}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感受。当个体因自己的某种行为违反内心的道德准则而引起了愧悔、内疚、自责的心理反应时,这种种心理为愧疚体验。28.动机冲突{P147}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矛盾纠葛。动机簇指一个动机内由几个子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29.心理治疗{P319}艺术的心理治疗是以设定的艺术手段所形成的“心理反馈”调动主体在系统发育中所具备的特定反应潜能,从而调节其神经系统以趋向比较稳定而舒展的心境状态。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V”,错误的划上“X”并简述理由。 30.经验即体验。( ){P74}答:错。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见闻和经历,以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体验是艺术家(创作者)在以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体验来自于经验,但又包含生命的意义、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诗意。 31.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是不正常的。( ){P302}答:错。艺术接受中心理反应不是对应于作品的单向线状的反射弧。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好多无以计数的思想深刻的艺术作品,都可能不被充分的承认。有时接受甚至会走向极端的反面。所以,艺术接受中的异态表现是正常的。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2.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有什么生要特征?{P66}答:⑴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来研究心理现象;⑵既重视人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又强调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⑶既关注个体心理也重视社会心理,其中又特别地突出活动在心理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33.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的?{P158}答:(1)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基本上涉及了艺术沉思的整个心理过程;(2)“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揭示了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人处在强烈的自然情感的状态时,艺术沉思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平静的心情是艺术沉思的首要条件,艺术沉思是意识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反向把握,是主体将自己内心世界作为客体来观照。(3)在平静的心境中,对被压抑在心理深层的情感储备加以“回忆”,就是艺术沉思对情感的初步把握,也就是艺术情感的初级生成。 34.母题同民族文化心理有什么关系?{P241-242}答:母题积淀着沉厚的社会文化心理意味和情绪意味。母题具有人类普遍性与历史延续性的情感模式或经验模式。分析一个民族的文学母题,常常能够揭示该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特定民族文学中的母题是该民族文化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它以审美方式展示了一个民族的成员对于人与世界的独特态度与把握方式。 35.艺术接受与自性(或人格)的变动关系是怎样的?{P276}答:艺术接受与自性(或人格)的变动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人格的稳定性方面已经暗示一种变化的可能,尽管这一可能是困难重重的可能;其次,人格的内在性方面要求变化的动力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东西,否则只会是浮光掠影,一切如故。其三,人格的一致性方面预示:如果某些心理势态真正地被内化,那么它就会在既定的方向延伸出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最后,人格的个体差异方面反映了人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以别人为参照,尽管艺术所显示的参照性世界不宜也不可能替代现实世界的参照,但是,艺术所提供的参照也是一种独特的参照,是主体可能必须投入的独特世界。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举例说明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P83}答:体验在文学活动中有以下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当作家的体验进入“移情”境界的时候,主体与客体完全合一,自己分享着对象的生命,对象也分享着自己的生命,外在陌生之物就变为内在亲近温暖之物。(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超越有两层意思:对对象本身的超越,对传统和成见的超越。对对象的超越就是作家的描写不受对象本身形体、姿态和颜色等物理性的束缚,而能见出事物的物理性以外的审美价值来;对传统和成见的超越,就是作家、艺术家一方面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能够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可另一方面又以儿童般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充分把生活的诗性光辉放射出来,这种精神超越一切既成的偏见和成见,从而见出普通世界的令人惊奇的一面。 37.结合实例分析文学语言层面与心理蕴含的关系。{P20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