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嘉庚事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陈嘉庚事迹.doc

1陈嘉庚事迹 民国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到民国25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任主席。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民国8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 晚年的陈嘉庚先生亦致函陈嘉庚,嘱托他在新加坡组南侨总会,所言目的与李清泉同)倡导和劝说下,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庄西言致函陈嘉庚后,致电行政院建议陈嘉庚领导南侨组织筹赈总机关)致电要求,陈嘉庚出面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开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正主席(李清泉、庄西言为副主席)。他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此外,他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民国26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厦门是一心四辅的格局.一心是指厦门岛,分思明区和湖里区,四辅是集美、翔安、同安、海沧。 目前发展最好的应该是湖里和思明,但海沧的建设很快,翔安的火炬区今年入住了N多知名的企业,包括“友达光电”。 厦门的“十一五规划”是要达到人均GDP近10000美元,建成厦深铁路,三小时直达,翔安隧道建成,翔安到厦门15分钟可达,岛内外生活质量差距大将得到明显改观。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和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数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建议》明确。“十二五”期间,厦门将全面创建“健康城市”。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逐步统一筹资标准,提高保障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厦门将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积极发展高端医疗产业,建设海西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打造“交通圈”和“生活圈”“十二五”期间,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新机场等将全方位推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交通保障,也进一步提高这座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在厦门区域内,将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进出岛新通道建设,形成市域内的“半小时生活圈”;在厦门区域外全力推进龙厦、厦深、宁漳高速铁路和福建沿海货运铁路专线、厦泉漳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打造闽西南“一小时交通圈”。完善中心城区便利快捷的交通体系,加强城市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公共停车场、步行道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先行先试篇厦门发展的潜力在对台,亮点之一也在对台。对于未来五年,厦门如何“突出对台先行先试,在进一步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备受外界关注。 进一步打造两岸“中转地”《建议》表示,厦门将努力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在厦设立两岸合资或独资的海峡投资基金,进一步拓宽台湾金融资本进入厦门的渠道和形式;进一步拓展在厦两岸货币兑换业务,推动在厦设立两岸货币清算机构试行两岸货币清算业务。不仅争取更多两岸资本在厦“中转”,更多“人”和 “货物”也将在厦门中转。未来五年,厦门将建成便利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和 “黄金通道”,争取开辟两岸海上邮轮航线、推进厦门机场成为两岸货运包机新增航点。 建设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底),台商林重光作为首位参选区人大代表的在厦台胞,引起各方关注。“十二五”期间,《建议》明确,将进一步建设“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对台胞在厦置产置业、就学就业、居住生活等实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