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钢组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线钢组织.doc

管线钢作为低碳微合金高强度结构用钢已被各大钢厂广泛重视,根据管线钢各相显微硬度多边形铁素体(PF)、珠光体(P)、针状体素体(AF)、粒状(GF)、贝氏体铁素体(BF)、下贝氏体(LB)顺序依次升高。多边(PF) 又称为等轴铁素体,是在很慢的冷却速度下形成的先共析,具有规则的晶粒外形,如果转变量很少,常常从晶界开始,母相晶界的轮廓,故常称它们为仿晶界型F(Allotriomorph Ferrite)。 (低碳超低碳微合金化管线钢显微组织的研究进展)准多边或块状也是先共析的产物,但通过另一类相变方式―块状转变而得到。块状转变的特点是新相与母相成分相同,因此只要把合金过冷至新相和母相自由能相同的温度下,就能发生这类转变。含碳很低的碳钢在快速冷却时有可能满足这个条件,以块状转变方式实现先共析转变。和准多边F(QF)或块状MMF)多边F故称其为多边F或等轴F。针状 (Pickering F B.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s. In: Pickering F B.ed ,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onstitution and Properties of Steels.1992, Vol.7:335)针状是低碳钢(C<0.15﹪)典型的贝氏体组织,由带有高位错度的板条铁素体组成,若干板条平行排列构成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以形成很多板条束,板条界为小角度晶界,板条束界面则为大角度晶界,板条间可能有条状分布的M/A岛。针状形态与低碳钢中的无碳贝氏体相似,只是由于成形温度稍高略高于上贝氏体。板条特征不如无碳贝氏体发达,有些板条界在形成还会发生回复,以至常能观察到板条界不连续的现象(Thompson S W, et al. Metal Trane A, 1990,21A:1493)。它的温度以扩散和剪切的混合机制实现转变,因为转变只涉及到铁素体(F),不形成Fe3C,其中的少量奥氏体只是残留相(部分奥氏体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故称该产物为铁素体,而不称贝氏体。又由于铁素体呈板条形态,因此命名为针状,获得这类组织的钢种称为针状铁素体钢。从本质上看,针状铁素体属于贝氏体,针状铁素体钢就是贝氏体钢。(高强度合金管线钢显微组织分析与鉴定图谱)至于准多边,虽然是介于多边和贝氏体之间的产物,但其本质还是先共析。(低碳超低碳微合金化管线钢显微组织的研究进展)针状铁素体的概念是由Y E Smith在1971年提出的,它是指低合金高强度钢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同于铁素体―珠光体的类贝氏体组织,是微合金化钢在控轧控冷过程中,在稍高于贝氏体温度范围,通过切变和扩散的混合相变机制而形成的具有高密度位错的非等轴铁素体。有资料将其归类于贝氏体范畴。(李鹤林,郭生武,冯耀荣,等. 高强度微合金管线钢显微组织分析与鉴别图谱[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针状铁素体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特征是不规则的铁素体块所谓的针状,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形貌。它没有完整连续的晶界,粒度参差不一,分布集中,晶粒间或晶粒内分布着细小的灰色颗粒即富碳(M/A)岛;针状铁素体内部隐约可见由浮凸和析出相勾勒出的亚晶条纹晶内具有较高密度的位错。(低碳微合金控轧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粒状(GF)与针状(AF)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属于奥氏体中温转变产物,只是粒状贝氏体的成形温度稍高,或冷却速度稍慢,因而组织形态稍有不同,所以把它们列为独立的一类组织。与针状F相同的是,都有弥散的奥氏体或M/A岛分布与F基体中,不同的是,小岛具有粒状或者等轴形状。TEM证实基体由含有较高位错密度细小亚晶组成,亚晶一般为等轴状,在亚晶相遇处形成了封闭的岛状组成物。对粒状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存在着很多争议,研究贝氏体相变的不少学者认为,粒状和粒状贝氏体虽然形貌有相似之处,但转变机理和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块状转变析出的先共析,岛状物呈不规则分布,而后者为中温转变形成的贝氏体,基体亚结构为板条,岛状物呈长条状,近于平行排列。我国不少学者把这两种组织归作一类,也有文献提出粒状是粒状贝氏体和准多边形之间的过渡产物。(低碳超低碳微合金化管线钢显微组织的研究进展) 粒状贝氏体 (),是由“上贝氏体型铁素体+小岛状组织(M/A岛)”组成的,典型金相组织为不连续长条状小岛相互趋于平行分布于上贝氏体型铁素体基体中。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温度是各种贝氏体转变过程中最高的,其特点是碳的扩散系数较大,碳在奥氏体中能长距离地扩散,在低碳区形成铁素体(α)相。条片状α形成长大中,条片间一些小块未转变区域中,碳含量增加,在随后冷却中,部分转变为马氏体及贝氏体等组织,并部分残留为室温下的奥氏体,这些区域就成为粒贝中的小岛。随着α相长大,

文档评论(0)

weiwoduz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