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性质实验历年真题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中考性质实验历年真题大全.doc

性质实验 2014.32 32.(6 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内容 步骤 【实验 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 2】研究氧气性质 Ⅰ 烧杯中盛有 80℃的热水, 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 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 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 NaOH 溶液, 燃烧匙中放入木炭 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 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 推入适量 H2 O2 溶液 推入适量 H2 O2 溶液 (1) H2 O2 稀溶液与 MnO2 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 1 中,推入H2O2 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 推入 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实验 2 中,推入 H2 O2 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 是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 201332(6分)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气球鼓起 ②…… 无明显现象 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④向外拉注射器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32. 实验1: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关闭,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 实验2:研究与固体的反应 步骤1:A中盛有稀盐酸、B中固体,C中固体,打开,关闭,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变大,打开,关闭,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步骤2:依据以上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2. 步骤3:打开,关闭,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上,发现木条熄灭,问上述操作的目的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说明与NaOH固体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与现象为 。 201132.(5分)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处逸等优点。 ⑴ 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⑵ 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 ⑶ 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Mg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 . (5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⑴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__________,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中考真题 32.(分)图验证 (1)小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