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8.docVIP

2015高考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8.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考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8.doc

尤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半期考 高三年段语文试题 命题人:肖秋妹 谢启团 审核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2)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3)舸舰弥津, 。(《滕王阁序》) (4) ,彩彻区明。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凌虚台记  [注]扶风:地名,今陕西凤翔县。虺(h):毒蛇。祈年、橐?tuó)泉:秦时二宫名。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于南山之下 ??????国:国家B. 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杖:杖 C.D.?? 特:下列语句反映的一组是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计其一时之盛……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介绍了终南山与扶风城的地理形势以及修筑“凌虚台”的原由,接着叙写了择地、凿池、筑台的过程,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B.与扶风太守登临“凌虚台”, 作者感慨万千:今日的“凌虚台”竟是昔日的荒草野地文修建联到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的变化无常。(6分) 白朴(元)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及早冠宜挂①。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注】 ①冠宜挂:意即宜辞官。《后汉书?逢萌传》说:王莽杀其子宇,蓬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带着家属泛海到辽东去了。后人以挂冠指辞官。 (1)前三句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4分) 答: (2)这首元曲意在叹世,作者在叹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夜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 8.简答题。(5分) 《红楼梦》中,贾赦要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丫鬟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注】①先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劳之:指为政者亲身去干,以自身的“先劳”,带动老百姓都勤劳地干。益:增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为政者的要求。(分) ????答:????(2)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这有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分)????答: 如何打造“健康的网络文化” 王君超 对当前文化生态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文化?是网络文化。 独特、开放、共享的网络文化,在促进民主、张扬人民的表达权等方面贡献甚巨。西方学术界借用“第五等级”一词,指称互联网及其用户对社会的影响,用以区别被称为“第四等级”的传统媒体。由于网络复制和呈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其文化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可塑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共融性。造就更为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话题中应有之义。 健康的网络文化有赖于健康的传播内容。在“关系为王”日益凸显的社交网站时代,“内容为王”仍然是网络传播的主旋律。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